接收捐赠化妆品会否打开“潘多拉之盒” 造成伤害谁担责?
[摘要]据媒体报道,城市中的接收社会捐赠工作站,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接收衣物捐赠为主的物资之外,也开始接收爱心企业捐赠的化妆品。当然,目前接收的化妆品只是在慈善
据媒体报道,城市中的接收社会捐赠工作站,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接收衣物捐赠为主的物资之外,也开始接收爱心企业捐赠的化妆品。当然,目前接收的化妆品只是在慈善超市上,供有困难特殊群体选购。对于接收捐赠化妆品的理由,答案似乎很“高大上":“贫困家庭也应享受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按一般的逻辑推理,这说法应该不会有错,但听上去却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别扭。仔细想想,慈善工作的对象多半是社会的最弱势群体,这个群体的自我保护手段以及维权方面的能力,向来不多。在难以对化妆品的质量问题进行定性之前,批量性地接收,还是令人忐忑,何况,化妆品一类的产品,保质期相对较短,万一它们在辨伪或者超期使用等方面出现问题并造成伤害,由谁承担责任?
接收捐赠化妆品会否打开“潘多拉之盒" 造成伤害谁担责?
化妆品是一种按社会需求生产的产品,与生活品质大致能拉得上干系;但由此拉上所谓的“生活尊严",就不免有些牵强了,爆一句“粗口":这,有毛关系!
慈善工作或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当中一种必要的补充机制。从人性的立场上看,不论是慈善的施方和受方,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弱势群体因为生活中的种种原因和际遇,使其个人或家庭的命运处于有待改善的状态;但是,无论弱势群体处在什么位置,都绝对不是一个在过着“没有尊严"生活的群体,这样一个群体顽强地生活下来,本来就是最有尊严地活着。
接收化妆品做法妥不妥当,有没有值得完善之处,可以探讨和摸索。但是,接收化妆品的“理由"如此这般地从一名慈善工作人员的嘴里面说出来,就令人难以理解更难以令人舒服——这难道没有居高临下的意味?就没有对慈善意义的曲解?我们并不是苛求慈善工作人员的行为总是尽善尽美,但是慈善工作人员在公共场合如此“下巴轻轻",不正是不自觉地“撕裂着"我们社会最痛楚的伤口?!
化妆品可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但接收化妆品作为社会捐赠物资,还是要慎之又慎。企业以“爱心捐赠"的名义送出化妆品,除了慈善之外,或许还有未尽公开的理由。慈善是一项有“道德意义"的事项,这种“道德意义"其实可以说是对企业或捐赠人社会行为品评的“背书",连带之下,所捐赠的物资当然亦混入了“道德背书"的品评。
如此,在社会捐赠工作站目前恐怕还没有能力鉴别这类产品质量和化妆品品牌真假乃至企业真正企图的现实语境下,贸然“扩容"接受社会捐赠物资的范围,会不会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呢?
新闻推荐:
新闻推荐
世界知名的无添加化妆品品牌FANCL进驻第一百货国际精品馆基于打造浙中商业购物中心的需要,2009年第一百货江北店提升定位,用数年时间打造“最适合金华的时尚精品百货",国际名表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