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策略”推动奢侈品涨价潮
6月中旬,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将进一步降低包括中高档商品在内的进口关税,“各个部门对此已有共识"的表述使得各方揣测价格高昂的奢侈品或将进入降价倒计时。
按照今年初实施的《进境物品税调整方案》,包括电器、手表等部分奢侈品的进口关税在15%-25%之间,烟、酒、化妆品的进口关税更高达50%。
高额的进口税被认为是国际品牌产品在大陆售价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原因。
据商务部一项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在境内的市场价格比香港、美国与法国分别高出45%、51%和72%。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中产阶层的扩大,许多消费者开始将消费目标直指国际品牌产品。甚至对于有些人来说,iPhone、名贵化妆品与外国品牌奶粉已经成为必须品。
于是,纷纷出境旅游的新贵们,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抢购“低廉"的奢侈品成为了终极目标,甚至还因出境抢购奶粉而引起香港民众的不满传言。
大量购买力被迫转移国外的现实使各方关于调低关税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年3月以来,中国商务部即一再放出可能调降进口关税的信号。于是就有业内人士预测,下调幅度可能在2%-15%左右,使终端商品价格最高下调12%。
然而进入7月,正当民众为是否调低进口奢侈品关税而争论不休时,各大奢侈品牌却悄然地掀起了新一轮的“涨价潮"。
“就这几天的时间,LV已经全线涨价幅度达到8%。"在北京的某奢侈品牌专卖店,一位销售人告诉记者,之前有一款售价4300多元的皮包现在已经涨到了近5800多元。其他男女皮包均有所调整,幅度都在7%左右。
记者了解,除了LV,其他奢侈品价格也相继上涨。“卡地亚和劳力士则刚刚完成国内的涨价,涨价幅度为5%—10%左右。"在一家劳力士专卖店记者注意到,劳力士一款星期日历型蚝式行动腕表价格从245500元涨至257800元,涨了10000多元。
事实上,不仅仅是包包与手表等电子产品,高端化妆品也卷入了这一轮涨价潮中。LA MER专柜销售人员向媒体证实,从7月1日开始,LA MER全线提价,涨幅为8%—10%左右。最俏销的经典产品修护组合三件套,由原先的7200元涨到了7800元。此外,雅诗兰黛、MAC、倩碧、悦木之源等化妆品品牌也集体涨价。比如雅诗兰黛最经典的小棕瓶ANR特润精华,由原先的890元涨到了940元。
与此同时,欧莱雅集团旗下的兰蔻系列化妆品几乎全线涨价,上调幅度在30元~100元之间,涨价幅度也在5%~8%。另一品牌碧欧泉也对其男士护肤系列进行了调整,幅度在30元~40元。倩碧也将部分产品价格上调。倩碧“小白瓶"已从620元涨至680元。此外,香奈儿等品牌也开始涨价,单品涨幅少则数十元,多则数百元。
据了解,今年元旦,化妆品已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涨价,包括迪奥、兰蔻、碧欧泉、香奈儿等品牌,涨价幅度在5%~10%不等。
“不少公司将涨价的原因归结于人工、原材料等成本。"某奢侈品牌负责人此前表示,品牌进行价格方面的调整往往是综合因素考虑的结果,包括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人力成本以及市场方面的综合表现。
“事实上,随着关税下调的传言越走越近,不少跨国的奢侈品牌为了吸引这部分人群,往往采取高价路线以保证其高端的形象。"上海美狄亚品牌策划执行总监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国内所谓的国外奢侈品牌在国外其实并不昂贵,这些国外企业利用我国境内市场的巨大需求和奢侈品资源的相对短缺性,在摸透国内民众消费心理的情况下,这些品牌开始注重我国的营销策略。奢侈品价格越来越走高的,除了因为税率问题外,品牌营销策略是那些所谓的奢侈品企业的一贯手段。
新闻推荐
化妆品界,大腕云集,火花四溅。无论是行业专家还是普通从业者,在这样一个环境发生微妙变化的状况下,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化妆品界也谈经济形势今年,成都化妆品市场,王府井百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