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外资零售巨头的中国关:撤还是不撤?

财新网-新世纪 2012-10-16 09:34 大字
副标题#e#

家得宝走了,沃尔玛、百安居慢了,最赚钱的宜家成了被告,家乐福和乐购被传闻将退出中国

近一个多月来,各种迹象在集中显示:过去占据行业制高点的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进入了一段不平静的时光。

退出中国是所有外资零售巨头都不愿触碰的敏感词。但当曾经一度坚称不会退出中国的美国家居建材用品连锁商家得宝,在9月13日突然宣布关闭中国境内全部七家门店之时,震惊的业界开始对其他的退出传闻也增添了几分相信。

各大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业绩下滑以及店面拓展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沃尔玛、乐购等零售企业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解释称,放慢发展速度是因为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同时他们坦承公司的战略正在调整。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多年快速发展之后,外资零售巨头从采购体系、供应商机制、供应链质量控制、销售策略到管理架构以及在线上领域如何作为等方面,在中国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撤还是不撤?

家得宝选择了一种猝然的退出方式,关店之日,甚至未及处理员工赔偿和顾客的提货订单。以至于其中国区最大门店郑州家得宝关门时引起了当地公安和商务部门注意并介入调查。此后,家得宝才在网站披露信息称,将用三个月时间处理相关事宜。

六年前,家得宝进入中国的“大手笔"收购仍令人记忆犹新。2006年,家得宝斥资1亿美元,一次性购入当时资金困难的天津家世界12间门店。但好景不长,从2009年开始,家得宝陆续关闭青岛、沈阳、北京、天津共五间门店,其将退出中国的传闻自此在坊间流传。

今年上半年以来,建材零售市场整体显著走弱,北京等城市大型建材市场出现关闭潮。8月,多家媒体报道家乐福将出售其中国区业务,接盘的人选先后爆出中粮集团、华润万家,报道称商务部亦介入华润收购家乐福。

包括基金经理、并购咨询机构等业内人士向财新记者证实,家乐福确有出售中国业务的意愿。“大润发当初也想买,但家乐福愿意卖给华润,因为出价高很多,"一位基金业的资深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财新记者对此向中粮集团求证,但未获得任何答复。

传闻迅速发酵。以致家乐福集团上任不久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乔治•普拉萨(Georges Plassat)在2012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发布会上,几乎吼着强调中国的重要性,称出售中国业务传闻纯属谣言。他表示,“家乐福在中国已有稳健的发展,坚信中国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我们将继续立足于中国,致力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

近日,路透社报道亦称,家乐福可能需融资30亿欧元才可重振其在欧洲开展的大型超市销售业务。为获得实现市场复兴所需资金,家乐福或将从土耳其、印尼或波兰等非战略国家撤出。

2008年,家乐福家族企业后继无人,私募股权基金开始掌舵企业。新老板大换血后一系列市场缩减开始上演,从2009年开始,家乐福已经先后退出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南部地区;2011年出售泰国门店;2012年撤出希腊市场;而最近的10月10日,新加坡两间门店关闭;另外,马来西亚门店亦传出将被日本企业收购。

上述基金经理对财新记者指出,家乐福近年来收缩亚洲市场的举动,让人不得不怀疑其对中国市场的态度。他认为,“(家乐福)颓势已经非常清楚,现在还可卖个好价钱。甚至未来不一定会保留家乐福这个品牌。"

和家乐福同期爆出出售业务传闻的乐购也迅速回应,公司公共事务部高级副总裁陆海清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一再强调,乐购永远不会离开中国市场,“未来,乐购或任何一家零售业巨头都不会甘愿放弃中国市场。"

一位外资零售公司人士向财新记者分析称,爆出此类传闻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有国内企业有收购意愿,提前放风引起股票市场波动,以打压股价便于收购;二是不排除同行放消息恶意竞争。

#p#副标题#e#

外资模式水土不服?

家乐福的“店长负责制",家得宝的DIY理念以及乐购的“地产+零售"经营模式,这些曾让零售巨头在国外市场获得成功的“独家秘技",现在却在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正是压死家得宝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家得宝公司首席财务官 Carol Tome承认,家得宝在中国水土不服。她称,现在已经认识到,中国消费者更喜欢装修队上门提供全套服务,家得宝的DIY模式并没有在中国找到契合的人群。

一位广东顺德的建材生产商负责人对财新记者分析称,家得宝在国外一直使用“全球采购"模式。但是,面对国内成本低廉的建材生厂商,家得宝产品的竞争力并不明显。此外,中国的装修市场是装修公司和建材零售商捆绑的市场。家得宝模式根本上压缩了装修公司的回扣等收入,因此失去了客户。

面对复杂的中国国情,家得宝更错误的一个策略是不断换帅,六年内换了三个总裁,销售战略一变再变,而几乎每一次换帅,都是更多门店的关闭。

家乐福的水土不服近年也开始显现。家乐福在中国一直采用“店长负责制",弘毅投资一位人士对财新记者分析称,家乐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单店比较灵活,但这种灵活又容易造成店长的权力过大,管理失控。

在门店快速扩张时期,这样的模式曾被认为是家乐福成功的关键之一。因为中国市场地域性差异较大,拥有较大权力的店长可以作出快速反应。但现在,店长权力过大,让家乐福在中国遭遇了包括食品安全、供应商等各类问题。近年来,家乐福一再因为入场费问题遭到供应商起诉、断货,甚至遭遇国家发改委严惩价格欺诈。从2005年起,家乐福因为入场费问题引发的纠纷多达八起。在2009年的一起诉讼中,家乐福方面向经销商索要包括促销费、折扣费、堆头费、海报费、新店开业费在内的600多万元费用,最终被法院判赔偿750万元。

一位外资零售公司人士指出,入场费基本是业界潜规则,但家乐福作为外资零售巨头更加容易受到公众关注,再加上其一直态度强硬,往往成为被打的“出头鸟"。即使是在所有外资零售企业中业绩表现最好的宜家家居,近期也爆出代工企业不满“压榨",另起炉灶的风波。在供应链顶端一直处于优势位置的外资企业,似乎一时间开始遭遇各类供应商“逆袭"。

乐购的“地产+零售"模式,避免了像很多零售商那样因租用物业招致成本上升以及续约纠纷。陆海清介绍,乐购进入中国时,考虑到中国商业地产的前景乐观,没有选择在其他国家通用的地产和零售业务同属一个公司的模式,而是将地产和零售公司分割。乐购中国地产的前负责人霍兰乐曾乐观的预测,到2015年乐购将在国内拥有80家购物中心,计划对中国商业地产投资600亿元。霍兰乐未能实现愿景就离任,此后乐购地产总裁连换两人,但始终坚持在二三线城市高价拿地策略。

2011年3月,来自乐购韩国的新任CEO上任后,宣布将地产公司和零售公司合并。陆海清指出,合并是希望在人力、社会资源共享方面更有效率。

中国市场怎么了?

固有的成功模式,在套用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暴露出了种种困难,这令外资零售巨头们不得不开始新一轮的调整。2011年,家乐福、沃尔玛、乐购和麦德龙几大外资零售商集体换帅,它们似乎集体意识到,在经历快速扩张阶段之后,中国市场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称,中国的零售商正面临着竞争过度激烈、人才稳定性差、成本增长过快、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等问题。“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也到了一个特殊的阶段,零售业的规则、格局和生态都需要重新来审视和建立。"

今年以来,外资零售商在中国的开店速度明显放慢。自2009年开始,沃尔玛连续三年成为新增店铺最多的外资零售商,每年新增店铺分别达到51家、47家和43家。今年,沃尔玛却对外承认门店扩张速度过快,并称将新店开张率削减50%。沃尔玛(中国)公司事务部高级公关总监李玲告诉财新记者,沃尔玛的中国战略将从重视新增门店数量,转向更加注重原有门店质量。而在这个过程中将增加对配送中心和冷链的投入。

乐购则干脆关闭了四间门店。陆海清解释称,关闭门店是乐购新一轮调整中的一环。此前已将华东、华南和华中三个区域分开采购销售的体系合并为统一采购,简化了采购流程。他表示,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乐购计划完成新增门店16家。但乐购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乐购却只完成了新增门店四间。

某外资零售商负责政府关系的一位高管对财新记者称,通常,选址和最终确定的新店铺比例大体在7∶1至5∶1之间,快速扩张意味着需要有对区域内非常熟悉的人才和关系网络,外资背景企业在这点上相较本土品牌并无优势。过去外资零售商进入二三线城市,常成为很多地方政府和商业地产的招牌项目。但近年来,地方政府和商业地产对外资零售业的迷信已经渐渐减弱,本土品牌加速扩张,市场竞争趋于饱和。

国内零售行业则进入新一轮跑马圈地。华润万家公布的今年新店拓张数目是800家,其中大型零售卖场业态80家-90家。零售行业协会分析人员告诉财新记者,今年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减慢了开店速度,其主要原因是国内的对手太过强大。“类似大润发和永辉这样的本土零售商在生鲜品类上做得特别好,外资根本做不过他们。"在他看来,像永辉这样的本土企业,由于在“源头采购"上投入巨大,外加上市融资支持,已经在某些区域成为最大的黑马。

今年以来,包括家乐福、乐购在内都曾发出盈利预警。上述零售行业协会分析人员称,零售行业今年受宏观经济影响非常明显,很多外资零售企业受到成本上升影响,有的正在面临转租周期的问题,续租的租金上涨压力很大。

上不上网?

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困惑不仅于线下,电商已成为外资零售业下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战场。悲情如家得宝,在关闭中国门店后至今不承认退出中国,Carol Tome仍声称关闭门店是战略安排,目前已经和京东商城达成协议,同时在和淘宝天猫磋商合作的可能。

一位本土建材商指出,转战电商可以消减门店成本,但并不能根本上解决家得宝销售欠佳的局面。在实体店尚缺乏购买人群的情况下,网上用户能否是DIY目标群体还有待验证。

和家得宝的“彻底转型"不同,沃尔玛采取的策略是一边放缓门店拓展,一边试探中国的网上销售方式。今年8月,沃尔玛在等待九个月后终于打通包括商务部审批等环节,将在知名综合网上超市“一号店"的股权从17.7%增加至51.3%,成为其控股股东。

然而,商务部在批准这桩收购的同时也加入了限制性条款,包括“一号店"所属公司纽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不得开展面向第三方的开放平台业务,沃尔玛方面则不得通过VIE架构从事“一号店"的增值电信业务。相关限制条款据称是出于反垄断以及外资运营业务的限制。这令沃尔玛能否向“一号店"线上业务转移成为未知数。

目前,沃尔玛中国也有自建的网上购物平台。李玲指出,用户通过沃尔玛自建网上购物平台可分享和线下业务相同的物流和配送系统,目前,沃尔玛在美国的线上业务收入已经和线下业务收入持平。然而,对于沃尔玛和“一号店"将以何种方式拓展线上业务,李玲则未给出明确计划。在沃尔玛尚未利用“一号店"的网上平台时,“一号店"已经开始发展其线下业务。

其他外国零售公司在线上业务方面仍未有动作。9月份,家乐福首次在法国推出两间虚拟店铺,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拍照实现购物。中国范围内,家乐福仅在这两年内与几家团购网站合作进行了几次团购活动。

乐购方面,陆海清告诉财新记者,在韩国,由于智能手机终端发达,乐购的在线业务已经实现“拍照当订单"(通过刷条形码获取商品订单)。但对于中国区业务将以怎样的方式展开仍在讨论中。甚至连自营还是和现有中国电商平台合作都尚未有定论。和线下零售业环境一样,目前电商环境也有强烈的“中国特色":现有电商早已掀起一轮轮的价格战、融资战、口水战。如此环境,外国零售公司将面临又一个上不上网以及如何上网的新挑战。

新闻推荐

武汉男士重“脸面” 男妆销售占比两成

“奢侈品箱包服饰珠宝让人望而却步,但奢侈品美妆从几百元起步可让人安心享用。"娇韵诗、兰蔻等顶级奢侈品牌化妆品国庆节销售火爆,而且更多的男士开始关注护肤美容。据悉,今年武广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