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八成受访者对化妆品安全问题表示担心

大河报 2012-03-12 10:07 大字

化妆品52%

护理类化妆品40%

清洁类化妆品8%

核心提示从商朝的“燕支"(即胭脂)到如今品类繁多的保湿霜、防晒霜等,女性为了“面子"更好看,而使用这些化妆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因使用不适宜的化妆品,美容变“毁容"的事例。

据河南省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省消协)统计,现在大部分女性每天会接触到3种以上的化妆品,八成左右的消费者对化妆品的安全表示担忧。有关法律人士呼吁,化妆品应该像食品、药品一样,制定《化妆品安全法》,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事例]

用化妆品出现过敏,只能自认倒霉

去年年底,郑州市的梁小姐在某商场购买了一瓶祛皱精华,用了几天,发生过敏现象。于是找到该商场,营业员给她调换了同品牌另一型号的化妆品。但梁小姐在使用了半个月后,又出现过敏反应,不但面部红肿,且奇痒难忍。梁小姐又找到该商场协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梁小姐于是找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但是,医疗机构给出的诊断证明是,无法证实其过敏与化妆品有必然关联。梁小姐告诉记者说,想去质检部门进行检测,但是又嫌费时、费钱。结果只能认倒霉。

[调查]

八成受访者对化妆品安全问题表示担心

据省消协去年对全省化妆品市场投诉进行调研发现,化妆品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质量、广告宣传、安全等几个方面。

在举证过程中,无法提供购买和接受服务凭证、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鉴定结论难的主要是美容类、护理类、清洁类化妆产品。

据记者调查发现,如果消费者投诉化妆品质量有问题,需要有相关法定检测机构的鉴定作为依据,但目前检测机构的鉴定费用动辄上千,而有的投诉标的额也不过几百元,即使消费者有十成的把握也因鉴定成本高而心存顾虑,经营者更是不会主动送检,致使责任无法划分,调解无法进行。

省消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80%左右的被调查者对化妆品的安全表示比较担心。与财大气粗、深谙商品和服务知识的商家相比,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十分明显。鉴定机构过少,预付费用过高,取证难,诉讼程序费时费事费钱,而且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些都是维权过程中存在的很实际的问题。

[律师]

可以效仿食品、药品,制定《化妆品安全法》

河南豫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孙乐认为,化妆品使用出现问题维权难,说到底还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的。

他呼吁,效仿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借鉴《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制定一部《化妆品管理法》(或《化妆品安全法》)。新制定的法律应参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实行化妆品许可制度、化妆品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化妆品标准制度、不合格化妆品召回制度等;参照《药品管理法》,制定化妆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制度等以及化妆品侵权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他建议,在净化市场大环境的同时,建立起制度化的消费者维权的法律体系,使消费者在遭受虚假宣传、不法侵害的情况下及时得到法律的救济,并加大对违法人员、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对市场参与主体起到必要的警示作用。

[提醒]

省消协提醒,

购买化妆品要看标签内容是否齐全

省消协相关负责人称,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应检查包装盒上的标签内容是否齐全。标签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净含量(净容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号、卫生许可证号和产品标准号,特殊用途化妆品(如防晒、染发、烫发等)还须标注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进口化妆品应标明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证批准文号及经销商代理商名称、地址。如果以上内容不齐全,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他还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索取正规的购买凭证并妥善保存。

举证难难在哪儿:

无法提供购买和接受服务凭证、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鉴定结论难 。

新闻推荐

2011年《女性生活蓝皮书》发布:化妆品成女性生活必需品

由中国妇女杂志社、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和华坤女性消费指导中心共同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女性生活蓝皮书》今天(28日)在京发布,该蓝皮书是第五本《女性生活蓝皮书》,对中国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