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韩国化妆品市场劲敌居然是它!

化妆品安全网 2016-06-15 10:07 大字

[摘要]都说人红是非多,其实名牌化妆品也是这样,就拿大家都喜爱的韩国化妆品来说,丽得姿面膜、韩国马油、IOPE气垫BB霜、自然乐园芦荟胶……这些在国内火上天的韩系化妆品,早已成

都说人红是非多,其实名牌化妆品也是这样,就拿大家都喜爱的韩国化妆品来说,丽得姿面膜、韩国马油、IOPE气垫BB霜、自然乐园芦荟胶……这些在国内火上天的韩系化妆品,早已成为假冒伪劣重灾区,很难想像韩国化妆品市场劲敌居然是它

韩国化妆品市场劲敌居然是它!

据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数据,2015年,韩国化妆品产值首次突破10万亿韩元大关,全年出口额为25.8780亿美元(约合2.9979万亿韩元),而中国内地为其当之无愧的最大买家,中国内地2015年从韩国进口的化妆品总额为9.995亿美元(约合65亿人民币),占出口总额的40.6%。自2015年7月始,韩国成为仅次于法国的中国第二大化妆品进口来源国。

“韩流”是韩国化妆品走向世界市场的重要契机。韩国进出口银行发布了一份《韩流出口影响分析与金融支援方案》。方案称,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能使韩国商品出口增加412美元。

这一现象被称为“四倍效应”。随着韩流电视剧和音乐人气日盛,中国女性开始追求韩式妆容,对高性价比的韩国化妆品也青睐有加。然而,看似‘钱景\’一片光明K-Beauty却因假货问题苦恼不已,品牌的信誉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多个品牌火于线上,渠道混乱假货丛生

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近日,韩国消费者院发行的《消费者问题研究》刊登了忠北大学蔡乐(音)等教授的论文,内容显示,购买过假韩国化妆品的中国女性中,有20%表示将不会再购买同一品牌产品或不会再购买韩国化妆品。显然,在中国流通的假韩国化妆品成为“K-BEAUTY”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韩国化妆品市场劲敌居然是它!

线上成为很多韩国品牌在中国的首发渠道,参差不齐的代购和货源不明的美妆C店成为水货和假货的输出口。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数据显示,在中国,约有40%的仿冒化妆品在网上销售。

据悉,消费者主要通过网店(55.8%)、社交网络(23.8%)以及中国国内化妆品店(13.2%)购买到了假冒产品。购后确认其真伪的途径不一,甚至有18.5%的消费者在购买韩国化妆品后不会去确认产品的真假,仅有14.4%的顾客通过韩国化妆品代理店或公司进行确认,这也给了假货流通提供了便利。

相对于其他品牌,有关韩国爆品真假对比的照片和甄别小技能在网上比比皆是,不知道品牌方看到这些作何感想。

造假案层出不穷,韩媒多次直揭“家丑”

据报道,由于产量有限,很多韩国化妆品在本土都出现销量紧张,更遑论大量供给中国市场。巨大的需求与产量严重不足的供给,给假货制造留下了空间。目前即使在明洞这样的市场中也已经出现假货。

2015年2月,韩国专利厅在韩国本土查获了一处假货制造窝点,虽然该窝点已被关闭,但仍有超过10万张假冒丽得姿面膜销往中国大陆市场,其中多数是通过代购、海淘等电商渠道流入。

韩国化妆品市场劲敌居然是它!

2015年6月,据报道,韩国出现专卖假货给中国人的化妆品店,还不止一家,市价5.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02元)的马油仅售1.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0元),打折幅度高达80%。

此外,该店以“这里为外国人专用卖场”为由,拒绝向韩国人出售。而韩国记者在向马油生产商核实后,发现这些商品均为假货。

2015年9月,韩国查处8万多个赫拉气垫BB霜假货,产地是中国,涉案金额多达3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千万元)之多。随着案件的调查,专利局推断部分仿品已经销售至了中国。

已经查处的,或只是造假大军的冰山一角,韩妆打假之路仍任重道远。

韩国化妆品业界相关人员对此表示担忧,“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不仅会破坏韩国品牌的形象,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政府与业界应该制定相应对策,积极地应对此事。”

改包装、加二维码,韩官商联合启用“打假三十六计”

为防止更多假冒产品在市面流通,韩国企业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爱茉莉太平洋公司在中国法人企业成立了专门应对小组,对假冒产品的生产及流通进行管制。今年1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与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杭州联合签署了“知识产权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侵权商品发现、鉴定、处理等层面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击假货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新闻推荐

现代女性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化妆品而非奢侈品

美国美妆巨头雅诗兰黛集团董事长Leonard Lauder在2001年全球经济衰退时曾表示,口红时代已经回归,化妆品的销售即将回暖。当年口红销售果然如Leonard Lauder预期一样获得增长,这种情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