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资生堂也要“瘦身”?

化妆品安全网 2016-03-02 15:47 大字

[摘要]在日本当地销售火爆的 资生堂 ,在中国市场却踢到了铁板,不得不将增速放缓,近日资生堂因中韩品牌崛起被指过时,想要裁减品牌,难道资生堂也要“瘦身”走宝洁之路? 记者调

在日本当地销售火爆的资生堂,在中国市场却踢到了铁板,不得不将增速放缓,近日资生堂因中韩品牌崛起被指过时,想要裁减品牌,难道资生堂也要瘦身”走宝洁之路?

记者调查发现,日前,资生堂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15财年资生堂大中华区的收入总体增长约2%,不及2014年的2.9%。

此外,日本资生堂公司社长鱼谷雅彦近日表示,考虑对旗下国内外化妆品及洗发液等约120个品牌进行整合,具体为将减少两成左右的品牌,集中向主力商品的开发及广告宣传投入资金,以期提升效益。

资生堂也要“瘦身”?

为何资生堂在大中华地区的增长放缓?又是什么因素让资生堂决定削减旗下两成品牌?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韩化妆品牌逐渐崛起,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在不少年轻人眼里,资生堂这个品牌已经过时了。

产品在华销售冷热不均

2015年提出重塑中国市场的日本最大美容产品巨头资生堂,复苏之路似乎仍待考验。

据资生堂集团2015年的财报数据显示,资生堂集团销售额同比上涨12.6%,达到7631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大涨77.4%,达到377亿日元。

尽管销售额与营业利润成绩喜人,但资生堂在中国市场却遭遇冷热不均的窘境。2015财年资生堂大中华区的收入总体增长约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也低于2014财年2.9%的增长。

集团方面称受销售组织改革等因素影响,大众化妆品收入下降约25%,但个人洗护品收入增长约30%,高档化妆品部增长31%。

事实上,资生堂在中国的增速放缓并非突如其来,近年来早已有先兆。

2011年时,资生堂中国区销售和盈利就出现过下滑,集团营业利润也在资生堂上市8年以来头一次遭遇亏损;2014财年,资生堂中国区甚至成为了资生堂在世界市场中销售额跌幅最大的区域;2015年,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跌幅进一步扩大。

为了拓展中国市场,资生堂曾开发过一批中低端产品线,欧珀莱、蒂珂等都是资生堂集团旗下的品牌,它们通常出现在超市货架上,或者低线城市的化妆品专卖店里。

对于这些子品牌,资生堂有意将它们在各自的渠道独立运营,进行“去资生堂化”,然而,这些中低端品牌也出现了销售下滑。资生堂因此表示,未来在中国会减少对一线城市商超、低线城市专卖店等低端渠道的投入。

资生堂也要“瘦身”?

另一方面,资生堂中国区已进行了两次高层调整,原中国区总经理高野茂去年1月上任,到了11月又换上了在资生堂工作多年、海外经验丰富的藤原宪太郎。

公司在中国市场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整、组织架构变化、薪酬体系变革等动作,也引发了公司内外的震荡。资生堂社长鱼谷雅彦二次赴华,既是为了稳定军心,也可看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资生堂目前还没能挽回中国市场的局面。

品牌被指“跟不上时代潮流”

一边是日本本土正在经历中国游客“爆买”风潮,另一边,资生堂中国区销量出现明显下滑,这两者是否有着直接联系?

记者梳理发现,面对中国消费者,资生堂似乎处于一种复杂的境地,一方面,受益于中国消费者在日本的消费,公司位于日本境内的销售大幅增长;而另一方面,其在中国市场的大众品牌却逐渐对消费者失去吸引力。

事实上,中国游客在日本的购物风潮确实给资生堂日本本土市场带来了大幅度的营收增长,这一部分增长也是从原中国市场中分摊出来的。

而资生堂在中国市场上收入下降的部分也正是大众化妆品。在资生堂加码中国市场的声音之下,恰逢中国内地赴日购物的热情也空前的高涨,品牌销售被中国以外的离境市场所分摊的局面也日渐明显。

“其实不仅仅是资生堂公司,在华的大多外资企业,不管是欧莱雅还是宝洁,实际上日子都是非常难过的。在过去两年,整个中国的化妆品总额在增长,但外资品牌在华的增速逐渐放慢,比如说欧莱雅历史性地告别了两位数的增长,宝洁公司一直下滑,资生堂在华市场份额也在逐步萎缩。”2月25日,国内日化美妆行业资深权威专家冯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资生堂也要“瘦身”?

新闻推荐

OLEVA+吻疗面膜霜上市发布会,盛一伦亲临现场

2月27号, 奥洛菲 集团旗下高端品牌OLEVA+在上海丝芙兰旗舰店举行新品吻疗面膜霜上市发布会。肌肤问题万千,OLEVA+一吻帮你搞定!当天有来自全国各地主流时尚媒体及美妆圈最有发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