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伴了孩子,孩子们也陪伴了我”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9-30 06:37 大字

敲响上课的钟声。

给学生上课。

□特约通讯员 陈绍海 文/图

木瓜村,位于广元市旺苍县北部山区天星镇,因村里盛产木瓜而得名,是旺苍县最偏远的乡村之一,村小里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今年之前,李德清是木瓜村小唯一的教师,从1984年到2021年,李德清在木瓜村小坚守了38年。

在李德清的培育下,常住人口不到1400人的木瓜村有100多人考上大学,其中还有2名学生分别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多名学生如今也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

心疼山村孩子,主动当了代课教师

近日,笔者从旺苍县城出发,一路沿着东河溯流而上,从路边的小路上山。翻过一座高山,沿途公路一边峭壁,一边悬崖,海拔从600 多 米 爬 升 到 1400 多米,用了2个小时才到木瓜村小。

一张乒乓球桌,两个篮球架,走进木瓜村小,操场上的体育设施一览无余。因为只有一、二年级两个班级,篮球架用的时候不多,课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更喜欢在楼梯间里做手工。

木瓜小学已经三年没招生,现在学校只有一、二两个年级14个学生。3年前,木瓜村小最后一次招生,孩子们读了两个学前班,现在刚刚步入一年级。读完二年级后,他们需要到十几公里外的天星镇中心小学就读,开启住校生活。

李德清教一年级的5个孩子,隔壁教室刘红梅教二年级的9个孩子。刘红梅是木瓜村人,也是李德清曾经的学生,今年到木瓜村小任代课教师。在这之前,李德清一个人在木瓜村小,一个人同时教两个班级。

“以前一堂课40分钟,要分为两段。”李德清说,前20分钟给一个班级上课,另一个班级做作业,后20分钟又走到隔壁给另一个班级上课,前一个班级的孩子们做作业。每节课都在两个年级之间来回授课。

李德清是木瓜村的第二个高中生。1981年他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后,被选进村委会班子。3年后,木瓜村小学几位教师离职,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度陷入困境。得知情况后,李德清和家人商议放弃村委会的工作,去村小当代课教师。

“我们这个地方太偏远了,小时候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看着老师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我做这个决定就是不想让这种情况重演,希望木瓜村有一个稳定的老师,木瓜村的孩子有好的教育。”

刚入职时,木瓜村还是一个相对“繁华”的村庄,村小学生有近200人,教师有6名。但由于生活清贫、条件艰苦,一些教师相继离职。后来,因为集中办学政策,木瓜村小学只保留了一、二年级。

代课教师生活清贫,每个月工资只有25元。直到2000年,在从业16年后,参加省广播教育学习获得大专文凭的李德清,成为一名正式教师。2014年,李德清的最后一名同事退休,木瓜小学只留下了李德清一个人,带两个班级。

中午做饭下午煮蛋,给学生增加营养

二楼的第一个房间是儿童之家,进门是三张餐桌,旁边有一些玩具,下午课间,3个孩子在楼上玩滑滑梯。

这是孩子们的活动室,也是吃午餐的地方。旁边就是学校的厨房,也是李德清的厨房。案板上还留着没用完的卷心菜,电磁炉、电饭煲、消毒柜等厨具一应俱全。

因为路途蜿蜒,木瓜村的孩子们上课都要走很远的路。在现在的14个孩子中,二年级马庭宇是家最远的孩子,每天要走一个半小时上学。

学生回家太远,中午李德清就做饭和孩子一起吃。2014年,木瓜小学只剩李德清一名老师后,看着带干粮吃的孩子面黄肌瘦,李德清给妻子商量,一起给孩子做饭。3年后,妻子去旺苍县城帮女儿带孩子,做饭的任务就落在了李德清身上。

除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营养配餐,李德清自己还种一些蔬菜。操场旁边,就是李德清种的黄瓜、豆角,操场前有一棵核桃树。核桃刚刚成熟,李德清和学生一起打完核桃晒在了二楼。

跟其他学校上午发营养餐不同,每天下午3点,李德清开始煮鸡蛋,给学生分发营养餐。“下午时间长,孩子们放学后还要走路,下午吃点东西,走路回家才有劲。”

培养学生好习惯,把基础打稳

38年,李德清在木瓜村小教了20多个班级500多名学生,有100多人后来考上大学,其中还有2名学生分别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多名学生如今也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现在木瓜村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大学生。”

从业38年,李德清先后被评为广元市首届最美乡村教师、四川省师德楷模、全国模范教师等。

“学生虽然少,教师只有我一个,但坚持一定要给学生把基础打稳,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李德清介绍,他给学生每门课程制定了一个平均分目标,如果低于平均分,就一对一加强辅导,将不足补起来。近年来,在天星镇的4个班级排名中,李德清所教的木瓜小学一直在同年级中位居前两名,经常拿第一名。

除了教书育人,李德清还尽自己能力帮助困难学生。木瓜村里有两兄弟,父母去世了,孩子祖父母年过七旬且多病。10多年前,李德清把自己仅有的2600元钱送到了孩子祖父手中,并长期帮助他们。现在十年过去了,老大已经大学毕业,老二刚刚上大学。

今年58岁的李德清,还有两年就退休。问及退休计划,李德清说还要再干几年。“村里学生越来越少,但是只要有孩子愿意在这里读,我就要留在这里。如果我走了,这个学校也没了。”

“在学校,我陪伴了孩子们,孩子们也陪伴了我。”妻子去县城后,李德清就一直住在学校。他说,每天放学后,楼上楼下就是自己一个人,只有孤独和无聊。所以,放学后他更期待第二天早上学生们来到学校。

新闻推荐

国网旺苍供电公司 优质服务惠民生

四川经济日报广元讯(唐福升张坤樊陈记者侯东)近年来,国网旺苍县供电公司以优质的供电服务,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承诺,不断提...

旺苍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旺苍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