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陈家岭“煤矿工人记忆馆”全景展示了60余年建矿历史

广元日报 2020-05-18 00:34 大字

本报讯(康勇赵科)“陈家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矿工精神,使我想起那些年父亲在陈家岭煤矿艰苦创业的工作作风,这种精神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洗涤自我,”旺苍县陈家岭社区一社区居民薛芳兰如是说。近日,记者走近陈家岭街道“煤矿工人记忆馆”,一幅幅穿越“时光隧道”的图片、视频资料,全景展示了60余年建矿历史。

旺苍陈家岭街道曾经是国有大中型煤矿,拥有八千余名职工及家属,年均产煤逾二十万吨,为国家煤炭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大跃进时期,四面八方的旺苍人在陈家岭这片不到2公顷的土地上,白手起家,开荒垦芜,一手抓煤矿生产,一手抓基本建设,短短三年时间,矿井形成,开始出煤,炼煤。职工住房以草房、棚户为主,顺山而建。

三线建设时期,“老井挖潜、新井投产”,职工人数越来越多,煤炭产量逐年上升,通过“学大庆、赶大滦”,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矿车运输轨道、滑行桥、翻笼建成,回采坡、猫儿沟、朝天门等职工宿舍区形成,煤矿老办公楼、职工食堂、礼堂相继建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煤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安全生产、经济建设上来,矿部办公大楼建成,采(煤)掘(进)机(修)运(输)通(风)维(修)回(收)洗(选)炼(焦)九大工种区队标准化建制,学校、医院、幼儿园相继建成。

八十年代,知青回归,矿工家属逐年迁家来矿生活,矿区建设、家属区建设被纳入议事议程,从1号到21号家属楼建成,电影院、灯光球场等文化体育设施逐步建成,职工学文化、学科学、学知识,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2002年7月,广元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旺苍县陈家岭街道办事处。

纵观旺苍煤炭半个世纪的变迁历史,就是那些为祖国煤炭事业不惜献身的矿工们艰苦创业的奋斗史。

1958年“大跃进”时期,国家“以煤保钢”、“全面跃进”。蓬溪、潼南、射洪、盐亭等县号称10万大军抛家弃子来到广旺采煤和炼钢支援国家建设。旺苍煤矿就是这些大军中的一部分白手起家,在小煤窑式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建设、发展起来的。生产工艺上经历了手镐凿煤、风镐凿煤和炮采,二锤、钢钎打眼掘井到风钻打眼掘井,井下自然通风到机械通风,运输由竹箕拖煤、木质矿车到轨道运输,技术进步上经历了从人工到机械,从手动到自动化电气化、从原始落后到全面质量标准化,经营管理上从单一挖煤到“以煤为主,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生活上从“三个石头支起锅、搭起棚户便是家”到食堂、住房标准化……这段历史沉淀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旺苍煤炭精神,沉淀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矿工精神。

新闻推荐

开启安居乐业“后搬迁时代”

图为旺苍县三江镇桃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赵晓玲本报记者孙汉文/图在旺苍县三江镇桃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放眼望去,20...

旺苍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旺苍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