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忙碌的身影筑起疫情防控的一道道“墙”
背篓宣传员、彝语“大喇叭”、取消婚礼的准新娘……
陈加谷背着音箱行走山村。
陈加普供图
工作中的赵里黑(中间穿蓝衣者)。受访者供图
刘玉洁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川北大山里,65岁的老党员主动请缨,用背篓装着音箱翻山越岭,把防疫知识送入千家万户;大凉山彝村,80后副乡长赵里黑在大雪中,脚被冻得痛,却仍然坚持走乡串户用彝语大喇叭宣传防疫重点;在成都,90后社区工作人员刘玉洁,临时取消婚礼,只为坚守岗位防堵疫情。
当前,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阻击战正在城乡打响。在巴蜀大地上,在你我身边,有一群人迅速投入疫情防控战第一线,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摸排工作,想方设法筑起疫情防控的一道道“墙”。
□本报记者 边钰
“背篓宣传员”
背上音箱满山走
蒙溪村依山而建,老百姓住得比较分散,65岁的党员陈加谷用背篼背上音箱满山走,通过“土洋”结合,把防疫知识传进家家户户。
2月1日,一场小雨飘洒在广元市旺苍县万山乡蒙溪村,崎岖的山路变得愈发陡滑。早上9时,陈加谷的身影准时出现在村道上。他背上的背篓里,一个胖乎乎的大音箱正广播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春节期间减少不必要的旅行和聚会,防止疫情传播……”响亮的广播声传进广袤山野里的人家。
陈加谷是蒙溪村二社的村民,有着26年党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看见乡长和村主任每天下村给村民宣传疫情知识、进行外来返乡人员统计,他颇受感动:“大过年的,他们不能回家团聚,天天跑来为我们服务。我就一直琢磨着自己能做点什么。”
蒙溪村山高坡陡,村民居住分散,且常住群体大多数为老年人和儿童。即使有着村村响和乡里村上宣传疫情知识的工作人员,还是有很多村民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天,陈加谷看到村上放置的移动音箱,灵机一动,“要是把它背上挨家挨户每天走,自己再酌情入户宣传,这样是不是每个人都听得见了,更能引起重视?”
说干就干,他先从乡上要到装有有声广播文件的U盘和40张宣传单,熟悉宣传资料。然后把家里的音箱搬出来,用帕子擦了个透亮,“音箱是2012年,我新房子修好后,儿女送的乔迁礼。”陈加谷说,平时,这个大宝贝都会被收纳好装进原包装盒里。只有儿女回来,或者下雨天不能出门,它才会被打开用来听音乐。
音箱被小心翼翼放进背篓,用废电线绳缠绕固定,戴上志愿者的小红帽和新买的口罩,穿上防雨的皮夹克,蹬着防滑的军用胶鞋,1月31日,陈加谷开始“背篓宣传员”之旅。
蒙溪村下设7个社,从山腰到山顶,民居散落其中。行前,陈加谷就规划好行程,早上走距离较远的4、5、6社,这样可以赶回来吃午饭;下午走距离较近的1、2、3、7社,这样一天的行程大概在10多公里。虽然公路通到了大部分村民家,但是他还是首选走崎岖的小路,“抄小路路程近点,离村民家也近,这样他们会听得更清楚。”
从蒙溪村5社到6社,要经过一段长100余米、呈60°倾斜的山路。横七竖八的乱石藏在裸露的红砂岩里,晴天走上去,虽然砂石会哧溜地下滑,但上坡却也轻松。雨天情况就不一样,道路泥泞且滑,即使是陈加谷这样的爬山老手,也得双手扒拉着路边的野草,借把力,才能吭哧一下顺利上坡。
遇见有民居的路段,他会放慢脚步,以便村民听到更多内容。2月1日,在走了3个小时后,戴着口罩的陈加谷来到距离最远的6社。近90岁的陈其雨就住在这里。因为疫情,陈其雨的亲人在城里未归,只有儿媳妇在家照顾老人。进屋前,陈加谷特意把胶鞋上沾满的泥巴在路边刮干净,才走进屋。知道陈老爷子眼睛耳朵都不好使,他专门提高音量告诉老人自己的到访原因。“太欢迎了,天天听到说,具体是咋回事还摸不清。”陈其雨一边招呼儿媳拿些果子招待陈加谷,一边听着陈加谷讲解防疫重点。为了让老人听得更清楚,陈加谷一字一顿给老人讲解起来,“你爱拄着拐棍在外耍,这段时间,就待在屋头,勤洗手,指拇卡卡(缝隙的意思)都要淘干净。”边说边示范洗手方法。
返回时,雨渐渐下得大起来。为了保护好音箱,陈加谷将伞向后倾斜以遮住音箱,飘来的雨沾满了胸前。“下着雨,你还坚持搞宣传?快进来烤火,热和下,我给你拿帕子擦衣服!”隔着老远,村民何仕白就开始招呼他。他摆摆手婉拒,顺手递给他一张宣传单,隔着口罩对何仕白说:“好好看宣传单子,防治疫情马虎不得!”
陈加谷说,自己刚开始宣传的时候,村民还笑他行为怪。不过,随着宣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这个老党员的用心。
“乡里乡亲的,哪个遭了都不好!”陈加谷说,他还要继续背着音箱走,不断加深村民的印象。
彝语“大喇叭”
防疫顺口溜接地气
在下乡工作前,南瓦乡副乡长赵里黑当过彝语老师。疫情发生后,他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创作了一些通俗易懂的彝语顺口溜,用彝语大喇叭把抗疫知识送入金阳县的特尔村。
2月3日一早,赵里黑起床后往窗外一瞧,“山尖全白了,下雪了。”套上蓝色防风服,胡乱扒拉了几口早饭,赵里黑就和同事驱车赶往南瓦乡特尔村,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拿着移动喇叭,清了清嗓子:“三朋四友不聚餐,邻里之间不串门……”没走多久,赵里黑的脚就像冰一样冷。一直未来得及修剪的长发在冷风吹动下,耷拉在额头。
赵里黑念的这首彝语防疫顺口溜是他最近才新编写出来的。最开始做防疫宣传时,他主要是根据宣传资料,把防疫重点翻译成彝语告诉大伙。后来,看见其他地方用接地气的土味口号普及宣传防疫知识,他就自己琢磨着写一首顺口溜来宣传,白天忙工作,晚上编打油诗,不到三天,这首近40句的顺口溜就出来了。
赵里黑负责的特尔村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西北部,有320户人家,属高山彝族聚居村。在这个村落,返乡务工人员多、相当大一部分人只能听懂彝语、群众防疫意识淡薄,更是喜爱招呼邻里聚餐。针对这样的情况,除了用彝语打油诗宣传,他也会用“硬核宣传语”告诉村民防疫的重要性,比如“扛得住炮火轰击,不一定能抵抗住新型冠状病毒”……
特尔村有村村响,但赵里黑还是坚持拿着移动大喇叭或移动音箱,扯着嗓子宣传。这样,他能和村民有一个相对近距离的交流。有时,路上看见在墙角相聚晒太阳或者玩耍的人,他也能立即劝他们各自回家。
在宣传的同时,他也会入户询问村民最近哪家有聚会的苗头。1月30日,他了解到特尔村拉布扯组的阿米友火准备在1月31日为女儿举行换裙仪式。换裙,是彝族女孩的成年礼。了解到这一情况,赵里黑和同事赶紧去往阿米友火一家,告知他当下换裙仪式不能举办。气氛一度很尴尬。赵里黑明白,在彝族人心里,换裙和出嫁一样,是彝族女儿家的两件大事。他安慰阿米友火,不是不办,而是延期再办。“生命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可不能因小失大。”通过半个小时的耐心劝说,阿米友火决定推迟仪式,并签下了承诺书。
赵里黑的手机上,有个工作备忘录,里面记录了从大年三十到现在为止他和同事的工作情况:入户宣传,在村上设置的检查点对过往车辆进行登记,并检测司机体温,排查返乡人群……截至2月3日,他们排查出49名外出务工回乡人员,其中有14人已经解除观察。
90后准新娘
风风火火使出十八般武艺
因为疫情,90后社区工作人员刘玉洁取消了在春节举办的婚礼。她从1月25日大年初一就开始投身到社区防疫工作,爬楼党、电话狂魔、心理安慰师……这个春节为了做好防疫工作,她和同事使出十八般武艺。
2月3日下午,正忙着做返乡人员统计的刘玉洁,收到一条社区居民发来的微信消息,“有你们在很安心,谢谢。”她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在二楼办公室蹦跶起迪斯科,“又获得了一枚认可,欧耶!”
和陈加谷、赵里黑一样,成都市郫都区双柏社区的90后工作人员刘玉洁也在这个春节忙得两脚朝天。因为疫情,她取消了原本应在大年初四举行的婚礼。
尽快传递防疫知识、掌握居民的状态,并锁定从武汉返回人员,对于防控疫情工作很重要。双柏社区辖区内约有2.3万户人家,每个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在3天里跑完自己负责的1000余户住户。戴上口罩的刘玉洁风风火火前往自己承包的小区,敲了100多家住户的门,结果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在家。其中更有一家居民只打开一条缝,远远对着她说:“你们这样会不会成为移动传染源?”扑了空、被误解,来不及郁闷的刘玉洁又立即打了近300个电话,向未在家业主确认和传达信息。一天下来,嗓子火辣辣地疼。
居住人员大多返乡,上门调查经常扑空,更被居民误认为移动的传染源,怎么样做才好?她拉上同事,扯着公鸭嗓讨论了一圈,点子就蹦跶出来:把入户调查问卷做成微信小程序,转发给住户填写,不仅可以最快掌握居民信息,方便后期统计,还可避免上门调查产生交叉感染。1月27日下午,做好的问卷小程序先在1家小区进行推广。第二天竟收到2000多份反馈表。这让刘玉洁和同事兴奋不已,他们立即又将其推送给8家物业公司,分别在业主群和朋友圈进行转发填写。
社区里的空巢老人、残疾老人等除了日常电话联系,还得上门入户,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同时,将早期排查出从武汉返回人员组建了一个微信群。虽然大家都会自觉在群里报送当天的身体状况,但每天早上,她和同事还是会一一电话他们:心理状态怎么样,需要帮助购买哪些物资?
她还临危受命推出新媒体宣传,虽然心里喊着自己太难,但她仍麻利地联系社区志愿者立夏姐姐,准备制作温暖的有声电台防疫推文。“和立夏一起在云端散散步、聊聊天……”大年初四,这个长达6分钟的社区电台推文被推出,伴随着柔软的声音,抗疫干货娓娓道出。“成了!”刘玉洁想。
她忽然想起,今天自己原本要举办婚礼。“如果没有疫情,我今天应该是新娘。”
新闻推荐
旺苍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关于暂停旺苍县大德乡场镇一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活动的公告
各挂牌活动竞买人: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Ⅰ级响应措施》,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旺苍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旺苍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