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走进延安八一敬老院 每一个老兵都是一个传奇

三秦都市报 2019-08-07 02:56 大字

康文华向媒体记者讲述当年战争故事 本报记者 马昭 摄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曾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抛头颅、洒热血,不畏艰难;在和平年代,他们认真严谨、严于律己。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永不磨灭的长征精神。

8月6日,阳光明媚,“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延安八一敬老院。这所敬老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八一”命名的敬老院,承担着延安市13个县(区)老红军、老八路等重点优抚对象的集中供养工作。

每一个老兵

都是一个传奇

刘天佑是曾在八一敬老院居住过的女红军。她的外孙雷勇告诉记者,刘天佑卖过醪糟,也当过佣人。有次外婆去赶集,刚好碰见红军的宣传队,当时就报名参加了红军。在这之前,刘天佑并没有名字。加入红四方面军后,她所在队伍的首长为她取名刘天佑。

八一敬老院内,今年98岁的谢有贵是子长李家岔乡东方红行政村人。1933年参加革命,在地方游击队从事侦察工作。胡宗南撤离延安后调至中央警备团,1949年回乡务农,2013年12月到延安八一敬老院休养。

今年98岁的康文华是宝塔区临镇麻黄塬行政村人。老人的儿媳告诉记者,父亲于1935年1月在延长县参加刘志丹所属游击队,1936年在红二十八军当战士,参加过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1949年12月回乡务农,2015年10月到延安八一敬老院休养。

1927年出生的同景飞老人,身穿军装,腰板挺直,当兵养成的习惯,几十年来从未改变。同景飞参加了八路军后,1942年到1943年,跟随部队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调重兵进攻解放区,延安首当其冲。回忆起在战场上度过的青春岁月,同景飞说自己从未害怕过。

女红军后代

讲述两过草地

延安八一敬老院始建于1959年,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邬家珍也曾在此生活。邬家珍的女儿杜芳告诉记者,邬家珍于1915年6月出生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邬家湾,从小生活很艰难。听说红军要来了,便约了6个姐妹到旺苍县庙湾区政府报名参加红军,那时是1933年7月。入伍后,邬家珍接受了三个月培训学习,被分配到旺苍县委宣传队任大队长。

1934年9月,红军部队开始整编,邬家珍被编入红31军273团搞护理工作,给伤员喂饭,洗绷带。“母亲过草地时不慎陷入泥沼,多亏战友们前拉后扶才得以脱险。”邬家珍的女儿杜芳说,过草地后部队休整一周,准备渡河,但因河深水急,又无渡船。部队于是返回再过草地。这次因粮食短缺,战士身体疲惫,不少人被饿死或陷入泥沼。1937年到达延安后,党组织安排其转入地方工作。

敬老院院长介绍,延安八一敬老院目前在院休养人员中有老红军6名,老八路14名。敬老院不仅是老红军、老复员军人颐养天年的温馨家园,也是弘扬延安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老人们利用自身独特的“政治活教材”优势,开展红色教育,近年来,每年接待各大专院校学生、部队官兵、社会团体、中小学生7000余人次。本报记者谢斌

新闻推荐

旺苍县民政局 全方位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

本报讯(代蕊王兰华)7月22日,笔者从旺苍县民政局获悉,近年来,该县扎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截至目前,该县...

旺苍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旺苍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