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产业示范园 为集体经济“输血”

四川农村日报 2017-11-28 07:35 大字

□特约通讯员 陈绍海 本报记者 刘佳

贫困村要成功实现“摘帽”,除了贫困发生率低于3%,道路、安全饮水、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等基础建设达标外,还要有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今年拟退出的省定贫困村,旺苍县农建乡农建村一方面管好用好产业扶持基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设立专账,将15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入股到黑松垭茶叶专合社,按约定比例进行保底分红,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7350元,填补村集体经济发展空白;另一方面,依托猕猴桃产业示范园,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经过初步核算,村集体经济收入已初步达到了人均12元的标准。

示范园出租得分红

近年来,猕猴桃已成为农建村重要的增收产业,依靠农户自主发展,农建村已自建猕猴桃产业小园区约100亩,2015年进入盛产期。

“农建村有1637人,其中贫困户116户,普遍因病、因学、因残致贫。”11月17日农建村村支书石军介绍说,“我们村农户外出务工的多,留守在家的老人没有什么劳动力,许多农户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我们以350元/亩的价格将土地从老百姓手中流转过来,建设起了猕猴桃产业扶贫示范园,同时投入国家奖补资金用于翻土、购苗、架杆、拉线等。”

今年8月,为了扩大种植规模,农建村和黑松垭茶叶专合社签署协议,农建村将产业扶贫示范园租赁给黑松垭专合社用于发展猕猴桃种植76.6亩,该项目总投资155万元,其中国家奖补资金80万元,自筹75万元,2017年投入资金63.96万元,专合社每年按约定比例每亩450元上缴租金(较从农户手中流转多出的100元,用于国家奖补资金保值)。猕猴桃投产前3年,参照银行存款利率,约定以1.98%的比例进分红,即每年12664元,且每年年底向农建村支付租金。

除猕猴桃外,今年2月农建村还在7、8组实施了产业扶持基金建设项目,用于发展黄茶种植160亩。其中投入村产业扶持基金15万元,注资给黑松垭茶叶专合社,作为合作的股本,入股所占比例为6.5%,双方合作期限为5年,第一年至第四年,专合社参照银行贷款基准利率4.9%向村集体分红,即每年7350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奖补资金保值增收

“以前农建乡也思考过,通过业主流转土地,建立一定利益联结机制的方式来发展村集体经济。但是考虑到要调动老百姓积极性,同时为了扶贫资金保值增收的需要,我们采用了专合社租用土地、前期投入的产业扶持基金和国家奖补资金作股本、村集体参与分红的模式。”农建村副乡长唐飞介绍,“我们组织全乡3个贫困村打造 ‘一村一品\’产业示范园,其中青坪村、农建村通过发展猕猴桃增加村集体收入,联盟村计划通过养殖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石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建村黄茶产业方面,产业扶持基金建设项目已完成,从第5年黄茶产业见到效益以后,专合社将以注册金额10%的比例进行分红,即每年1.5万元,5年合作期满后,专合社将股金一次性返还给农建村集体经济组织;3年后,村猕猴桃产业示范园也将正式投产,专合社将按照利润的10%支付租金红利,租赁合同明确该产业园产权为村集体,经营权由专合社按合同租赁,最大限度确保村集体资产不流失和长效收益。同时,老百姓土地流转后,还能在示范园区务工增加收入。

新闻推荐

“3万元扶贫贷款让我有了创业信心”——旺苍县三江镇小溪村村民何立国的脱贫故事

我叫何立国,三江镇小溪村村民,今年61岁,家里5口人,贫困一直是梗在我喉咙的刺,难受啊。在我居住的山里,推门就可以看见群山,空气特别新鲜,就是没有产业,只能在地里刨食,很多时候都入不敷出,家里没有两件像样...

旺苍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旺苍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