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今朝忙创收——旺苍县盐河乡中坪村脱贫攻坚记
本报记者俞明月
困境
没有资源优势的省级贫困村
2014年,没有任何优势资源的盐河乡中坪村头上,戴着“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村支书向刚说,中坪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民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生,没有特色农业产业,村民收入极低,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三年前走进中坪村的市审计局第一书记廖呈鑫统计,中坪村98户402人,精准识别贫困户22户8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1.04%,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村里的男性中青年,多在外务工,年轻女性多在家带孩子,处于半失业状态,而病残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超过全村五分之
一。
廖呈鑫讲述他刚到中坪村时村民生活,村里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一般家庭基本上没一件像样的家具,全村都是靠天吃饭。
改变
空壳贫困村旧颜换新貌
交通落后,严重制约中坪村产业发展。要得富,先修路。市审计局通过积极协调争取,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落实帮扶项目16个,投入资金1424.318万元,硬化道路7.2公里,修建桥梁1座,入组进户道路全部硬化,变“出行难”为“出行易”。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资金600万元,坡改梯683亩,建设防旱池16个、渠堰4.2公里,极大提高了贫困村土地利用率,为中坪村农业产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除此之外,还为贫困户新建住房7户,易地扶贫搬迁4户11人,实施危旧房改造5户20人,新建垃圾仓4个,新房全部接通自来水、电、网络。
2015年,市审计局协调项目资金20余万元,为中坪村北部山区率先接通宽带网络,帮助每户贫困户解决网络费用1.1万元,全村村民看上了高清电视,拓宽了农户致富增收信息渠道,打开了群众看世界的窗户。
壮大
发展集体特色产业经济
住上好房子,鼓起钱袋子,才算过上好日子。“村庄的改变要从村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得到明显改善,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要发展特色产业。”廖呈鑫和村干部都在思考。
在市审计局驻村干部的帮助和村委会的努力下,中坪村确定了以规模化发展烤烟和中药材种植为主的产业富村发展规划,捆绑使用村集体资金和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建成300亩烤烟产业园、360亩中药材和450亩核桃种植基地。
目前,烤烟产业园实现产值11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40万元,村民从集体经济分红2万元,土地流转涉及全部贫困户,老百姓就地务工收入可实现5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增收问题,有效提升“造血”功能、壮大集体经济。
今年,中坪村将大力发展烤烟、中药村,并在种植规模和经济效益上实现双突破,打造旺苍县北部农业产业示范园。
“村里种植烤烟分红了,闲置土地都用起来,我们家也有了一份稳定收入。”贫困户宋友帮拿着刚刚分到的钱走出村委会,收获的喜悦久久地挂在脸上。宋友帮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后,村里种植了烤烟,他家不仅可以参与分红,还可以打些临工挣工资。“在政府的帮扶下,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知道美好的日子不能一味地等靠政府的帮扶,自己也要勤劳肯干。”宋友帮说。
像宋友帮这样在园区务工的农民不在少数,每年园区支付劳务费高达40余万元,户均务工收入22000元、人均务工收入5200元,带动了11户精准帮扶对象脱贫奔康,为中坪村顺利完成2016年脱贫攻坚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何志贵记者向仕新)如何将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土地治理等公益事业“好事”通过“一事一议”办到群众心坎里,确保其廉洁高效发挥作用?“这一条新硬化的...
旺苍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旺苍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