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并举 青川两项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四川农村日报 2021-11-03 01:22 大字

□特约通讯员 刘保刚

10月21日早上,青川县沙州镇,白龙江两岸云雾蒙蒙。青坪村致富带头人张锡香早早起来就带领群众在白茶产业园里开始了茶苗冬季管护工作:除草、培土、施肥……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每一株他们心中的“奔康苗”“致富苗”。

“两个村变成一个村,可以抱团发展、共同致富!”青坪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明坚定地说,茶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人均年收入近3万余元。

这是青川县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撤并村资源整合、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带来的可喜变化。

举众力画好同心圆

在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该县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推动合并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融合发展,提升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造血”功能。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例达到40%以上。

原沙州镇松林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小村庄,人口仅有470多人,信息闭塞,交通十分不便。与邻村相比,该村的产业发展一度滞后,村里3000多亩土地因常年缺少管护成了撂荒地。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时,为便于实现抱团“取暖”,实现共同致富,松林村与青坪村进行了 合 并 组 成 了 新 的 青 坪村。新组建的村“两委”领导班子吸收了原青坪、松林两个村的致富能手和管理经验丰富的党员,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他们把“白叶一号”种植面积又进一步扩大,栽植白 茶 1200 亩 ,管 护 绿 茶2000亩,增强了全村发展茶产业的信心。为延伸产业链,他们还规划建设了白茶加工企业,实现产销 一体化。

为改善原松林村数百人出行难的状况,沙州镇积极争取建制村畅通工程项目资金 235 万元,新修通村公路8.6公里,打通了原松林村和青坪村的断头路。

满天星聚成一团火

在两项改革推进过程中,该县根据群众办事习惯,科学布局撤并乡镇、村便民服务网点,合理整合场地、调配人员、优化队伍。据了解,现有20个乡镇均设置了便民服务中心,在被撤并的16个乡镇和60个村均设置了便民服务代办站和便民服务代办室,实现了让干部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为切实增强优质教育供给能力,该县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镇或片区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的思路,重点推进“空心学校”、生源持续严重萎缩的小规模学校的撤并整合。

10月25日,关庄镇中心小学门口,每个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井然有序地测体温、扫码进入学校。红光社区(原红光乡)村民陈大华说:“儿子媳妇都到广东打工去了,屋里就我们老两口带我孙女儿,拆乡并镇之后有很多娃儿都在镇上去上学,我们一开始很担心,因为她年龄小加上路又远,但当我们来到镇上学校看了之后,发现这里的条件比我们村上好多了,娃娃在这里读书,我们一百个放心。”

微治理释放大能量

木鱼镇文武社区是由原文武村、水库移民、易地扶贫搬迁户、城镇居民等人员组成的新社区。该社区创新实施以“火源管控、疫情防控、灾情监控、舆情掌控、社会稳控”等“五控一体”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了“建强一个支部、用好两个平台、建立三长联动、开展四团服务”的“1234”工作法。

该社区注重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党员培养选拔干部,加大从农民工、乡贤、青年农民、创业能人等重点群体和社团组织领域发展党员。推动社区党组织从“单打独斗”向“整体作战”转变,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同时,他们还创新组建了“四团”服务队,即通过乡贤参事团、志愿服务团、法治保障团、道德评议团服务群众,发挥自治、法治、德治作用,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两项改革,改的是墨守成规,变的是发展思维,求的是发展质量,提的是办事效率,强的是服务能力,增的是群众福祉,为的是群众满意。”青川县委书记龙兆学告诉笔者,“我们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作为农村工作的主抓手,通过抓好‘后半篇’文章,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抗美援朝老兵罗运志: 一直做好了战斗准备

抗美援朝老兵罗运志向小区群众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周光虎文/图编辑刘学10月26日午后,在青川县尚品小区,阳光透过树梢缝隙...

青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