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田园党建兴了产业富了民
□黄平安 宁义科
冬至将近,气温骤降,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到来。然而,走进青川县乐安镇通坝村大棚蔬菜产业园,却感到了如春的暖流和葱茏的绿意: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棚内各种蔬菜叶绿茎壮、长势喜人。
今年以来,为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乐安镇以“田管家”理念,建立“三资”入园、“田长”管园、“两站”兴园的“312”田园党建工作机制,形成“村党组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稳定增收。
“三资”入园让产业发展要素齐机制活
“通坝村之前的集体经济就是入股分红,3年只分了1万多元,效益较差。”乐安镇党委书记李波介绍道,“今年乡党委下定了决心,必须在通坝村发展1个自己的集体经济,通过多次调研,征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决定整合现有资产,利用原有的63个大棚,建设 1 个大棚有机蔬菜产业园。”
项目方向确定了,但项目资金怎么筹措,村集体怎么掌握产业的主导权,有没有企业愿意合作,群众怎么分红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必须首先把这些问题解决好、落实好。
“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讨论,决定由本地企业森野菌业来牵头,负责人杨华也是我们回引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镇长冯国相介绍说,“通坝村利用争取的100万元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中的70万元和63个大棚等资产入股,森野菌业以60万元资金入股,43户农户以41亩土地资源入股,三方共同来建设园区。”
农户土地资源入园,村集体大棚资产入园,企业投入资金入园,实现了资源、资产、资金“三资”高效整合,加快了园区的建设进度。“项目8月份建成投产以来,仅仅3个多月时间,通坝村集体就已经实现分红3万多元,这比通坝村集体经济过去3年分红的两倍还多。”通坝村党支部书记史桂华激动地说。
“田长”管园让党员干部引领强动力足
在通坝村大棚有机蔬菜产业园里,每隔几个大棚都立有一块醒目的黄色田长制责任牌——田长姓名、联系电话、主要职责、责任区域等信息一目了然。据了解,园区建成后,村集体经济占股达到了64%。为保证村集体资产不流失,村党支部推出网格化管理“田长”,将园区划分为5个网格,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由5位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认领一块“责任田”。
“自从认领了‘责任田’,感觉身上的担子又重了,村集体投入了这么多资产,企业也拿出‘真金白银’搞生产,还占用了农户40多亩的良田,这个产业园搞不好,怎么对得起全村老百姓?”“田长”史桂华说,“我负责的区域,有13个大棚,种植了白菜、青笋、羊肚菌、西红柿等几种蔬菜,我每天都要来看一看,看看是不是在及时除草、在按时管护。”
通坝村落实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园区划块包联管理,一名班子成员认领一块“责任田”,“田长”主要负责三个方面的事情。一是监督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使企业不断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保证产业发展好。二是摸清在家闲置劳动力底数及其专长,协调企业用工,同时帮助群众就近就业有收入。三是做好园区综合管理服务,调解企业与群众矛盾纠纷,保证能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在全镇推广‘田长制’的做法,要让全镇党员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李波说。
“两站”兴园让农旅相融景观美韵味长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森野菌业负责人杨华说,“园区建成后,为了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在通坝村党支部指导下,我们成立了老乡帮管站和创业孵化站,对有种植意愿和创业意愿的群众进行技术培训、经验分享、提供信息、政策宣传以及代办事项等帮助。”
两站齐下共发力,正是创业好时机。创业孵化站由镇村干部、企业主、有经验的种植户组成创业导师团队,进行创业扶持指导,老乡帮管站里吸纳了有管理经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销售经验的党员和群众,负责对蔬菜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培训。返乡务工人员都喜欢来两站“充电”“蓄能”,不少人跃跃欲试,开始勾画创业蓝图。
村民罗发斌说:“自从在创业孵化站接受了培训,我对市场有了初步的判断。同时对羊肚菌种植技术进行了再次学习,现在种植了5亩羊肚菌,预计一年可以增加收入3万多元。”
大棚蔬菜产业园生机勃发,堡坎上草亭古色古香、绿树成排,堡坎下水泥路宽阔整洁、路灯矗立,围河而成的人工湖碧波荡漾,一派优美的现代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立足田园优美、生态宜居、康养休闲的功能定位,以完善基础、全域振兴、万众创业、民生兜底、法治助推、党建保障为举措,我们一定能把通坝村建设成为水岸乡野田园、优美宜居乡村。”李波对通坝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医务人员正在为残疾人义诊。本报讯(弓大雄龙京京文/图)12月3日,在“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青川县残疾人联合会开展“爱心游...
青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