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镇:宝成铁路上的奇异风景
宝成铁路桥下的雁门镇
云锣村千年银杏树
青龙峡漂流张超提供
雁门街道一角
停止办理客运业务的斑竹园火车站
保存在济时村村委会的济时县苏维埃旧址碑
与铁路为邻的山村
位于绵阳市最北面的雁门镇,处于群山环抱中,发源于六合的清江河在此形成平坝,古时此地树林茂密、水草丰盛,大雁每年南来北往在此歇落,人们把这里叫做雁门坝。
据《江油县志》记载,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在此设置德阳县,而后改置德阳亭,晋朝397年至418年又设新巴县,延至南北朝420年至583年,雁门作为县治之地近200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此建立中共济时县委员会、济时县苏维埃政府,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2019年底,石元乡和敬元乡并入后,雁门镇幅员面积扩大到30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增加到2.2万。
目前,雁门镇正利用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打造成为文农林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
■刘中顺记者胥江范萌文/图
铁路成为一道风景
深秋时节一个周末,记者骑上小摩托前往雁门,绵江公路加上中雁公路的120多公里平淡无奇。远远看到两座山之间高大的铁路大桥时,就知道雁门镇到了。多年前,乘坐火车路过这里时,看到桥下熙熙攘攘的古镇,就一直想探访。而宝成线上紧邻铁路的场镇,可能只有雁门最热闹了。
场镇边的铁路桥,是这座古镇最显眼的风景。其中的旧桥清江二号铁路大桥建于1958年,桥墩高56米,桥身全长403.2米,当年被称为亚洲铁路“第一高桥”。1998年,建设宝成铁路复线,又在二号桥旁修建了清江七号特大桥。每天,古镇上的人都聆听着火车呼啸而过,但记者发现,现在雁门镇人的生活与铁路关系不大,大家过着闲适的生活,匆忙乘坐火车出行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
距雁门3公里的斑竹园火车站,虽然来来往往的列车很多,但这里已停止办理客运业务。“以前公路不发达的时候,乘坐汽车外出不方便,周边几个乡的群众都要在斑竹园火车站乘车。”在车站外开小卖部的郭女士说,十几年前,斑竹园只有成都到普济的慢车,后来公路交通发达了,乘坐汽车的人越来越多,搭火车的人就少了,2008年以后这趟慢车停运,现在想想还是挺怀念的。
记者沿中雁公路前行,一路上都能感受到宝成铁路的存在。在火炉山,可以看到一座废弃的铁路桥。附近村民说,当年火车经过这里,必须要两辆牵引机车,一辆拉一辆推,才能将列车拖动。从雁门到石元,公路上要穿过4个隧道,这些隧道就是废弃的铁路隧道,从这里仍能感受到宝成铁路穿山越岭的艰难。
济时县的红色记忆
记者在济时村村委会见到一块碑,碑上有“济时县苏维埃政府,中共济时县委员会”等字样。镇政府干部说,红军旧址在场镇铁路桥下附近,由于场地原因将碑转移到济时村村委会。怀着对红军历史的浓厚兴趣,记者多方查证了解到了这段红色历史。
记者在江油市史志办编写的《红军在江油》等资料上了解到,红军进驻雁门后,于1935年4月11日建立了济时县苏维埃政府。当年推举担任苏维埃政府职务的都是贫苦百姓,其中任儿童队队长的黄继甫年仅12岁,参加红军进行长征,后来担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政治部宣传队员,还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空军学院担任领导职务,2014年在北京辞世,享年91岁。
济时县名字的由来,是为纪念1932年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牺牲的红四方面军第十师政治委员甘济时。甘济时是湖北黄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起领导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活动,配合红军主力创建鄂豫边革命根据地,1930年被选为中共鄂豫皖特别区委委员,担任中共黄安县委书记,领导全县革命群众配合红军第一、第二次反“围剿”作战。1931年5月调任红四军第十三师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后,担任第十一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多次进攻战役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取得重大战果。1932年后调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政治委员,同年秋率部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9月上旬,蒋介石50万兵力进攻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主力撤退到金家寨地区。在黄陂县长岭岗的一次战斗中,红军俘虏了大量敌人,其中包括一名团长,还缴获了30多挺机枪,甘济时在审讯这名团长时突遭偷袭牺牲。
古朴的云锣山
从雁门往东北方向大约三四公里可到达云锣村,还没进村就能看到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住在银杏树旁边的刘桂蓉说,最近树叶变黄后,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观赏。她在树旁的坝子边开设了柴火鸡,很受当地人青睐。据了解,这棵银杏树高40余米,树干直径4米,树龄已有1600年。
“很多年以前,云锣山上住着一位山神。每天早上,这位山神便在云锣山上敲锣,对面山上石神岩下住着的一位石神,也在同一时辰打鼓遥相呼应。”云锣村支部书记李国珍介绍了云锣山上的“石神岩”“挂锣岩”“追夫崖”“老龙洞”“雷打坪”等颇具传奇色彩的景观传说,令人着迷。
从云锣村望向北方,就是主峰高达1900余米的云锣山。一路往云锣山深处寻访,天然步道令人惬意,深沟清涧让人心旷神怡,随意驻足都能看到山水成诗入画,体会“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味道,与巍巍云锣和树下民居相衬,恰是一幅生动炫目的绝美油彩画卷。
云锣村是典型的川北乡村。村民说,从云锣村往北可通往青川县马鹿镇。目前马鹿镇境内的水泥路已通到县界,雁门境内也只有很短的路没有铺设混凝土,这为想到云锣山探幽的旅游者带来了极大便利。
旅游带动经济发展
走进雁门镇,映入眼帘的全是绿色的植被。尽管已是深秋,清江河水量大大减少,但河滩里的水清澈见底。流经雁门镇的清江河,发源于六合境内的龙池子,流经敬元、雁门、石元,进入青川县竹园镇。
夏季,这里是游人前来避暑、享受漂流乐趣的地方。现在,雁门青龙峡漂流年平均接待游客10余万,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年吸纳当地就业村民530余名,带动上下游餐饮、住宿、农家乐等54家,村集体经济收益达50余万元;青龙峡漂流被评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青龙峡村2020年获“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据了解,除了开发成功的青龙峡漂流,这里还有石元村、敬元村、云锣村千年古银杏,五指山村百年四合院,青龙峡村天然八卦图、川北吊脚楼、熊家沟川西北最后的马帮等大量特色旅游资源隐匿深山,期待懂它的人“进山”寻觅。
记者在西坝村看到,宝成铁路从山边穿过,让宁静的山村增添了活力。西坝村大片土地已开发成了种植园,村民何怀志大爷说,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外地商家培养菌类的好地方。记者了解到,雁门镇已引进蔬菜水果开发企业,并通过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群众发展藤椒、中药材、肉兔、肉牛、生态土鸡等产业,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适度开发石英矿等矿产资源,在发展的同时守住青山绿水。
新闻推荐
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来,广元青川与湖州吴兴两地协作,“扶贫车间联盟+劳务输出” 贫困群众湖州打工每年比其他就业者多拿2万多
周金泉本报记者刘保刚历经三年东西部扶贫协作,一个个扶贫车间在青川县落地生根、让广大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一拨一拨贫...
青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