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士来村里 乡村人才增活力
王宝杰
“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才办主任王永森同志为工作站授牌,请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廖成中、凉水镇党委书记王根明两位同志接牌”,在主持人宣布的那一刻,青川县马克思主义博士人才工作站在凉水镇成立了。
借智发力让乡村干部在田间地头再次深造
11月10日,是2019年立冬后的第二天,尽管天气已逐渐变冷,但青川县凉水镇四楼大会议室却很热闹,会议室里不仅有县上的领导,也有镇村的干部,同时还有来自西南科技大学的14名博士研究生,他们在召开青川县马克思主义博士人才工作站成立大会。
会上,14名博士分别被聘任为“博士村官”“乡村振兴”顾问和“科技攻坚”顾问。
“我在农村工作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积累了不少,但政治理论知识严重匮乏,现在好了,我们村有了“博士村官”,随时可以当面或通过电话请教,一对一接受培训,博士还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这样的好事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凉水镇跃进村支部书记孟明高兴的说。
“早在2016年,我县就委托西南科技大学研发了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这是双方的首次合作;去年11月,凉水镇党委与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合作共建了“生态凉水”流动党校;今年11月,青川县马克思主义博士人才工作站在凉水镇挂牌成立。这是我县校地合作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县柔性引才的具体体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才办主任王永森介绍到。
青川地处边远山区,经济发展受限,人才总量不足。近年来,青川县委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川籍人才回引”“金燕归巢”“本土育雏”等引才育才工程,刚性引进硕士及以上研究生60余名,柔性引进专家人才80余名,回引青川籍优秀年轻干部90余名服务于基层一线,吸引1200余名外出优秀人才返乡创业,组织开展各类人才培训200余期15000余人次,人才整体质量逐步上升。
实践提能让高校学子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
“读了20多年书,政治理论知识相当熟悉,文章成语信手拈来,一直都是家人的骄傲,同学们的榜样,但到了村上、深入到群众中就一下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好多农作物不认识,种养殖技术不知道,很容易说一些外行话。这次被聘任为凉水镇凉华村‘博士村官’,确实学到了不少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教学相长的意义我现在体会的更深了,将使我终生受益”,在村上待了一周多后,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斌博士由衷说道。
“博士研究生属于高层次人才,但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确是事实,通过建立博士人才工作站,为在读博士研究生提供实践平台,有利于他们把根扎牢,走的长远。今后我们会组织更多的学生到青川来实践学习,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这也符合我们办教育的初衷”,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廖成中说道。
“这些博士娃娃尽管对农村工作不熟悉,但他们毕竟书读的多,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很多事情刚开始不明白,但一点就通,有时还能举一反三,总结出一些经验来。他们既有学问,又能吃苦,将来肯定前途无量”,凉水镇凉华村村民赵莉虹告诉笔者,会以他们为榜样,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好好读书,将来也考博士。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学子的实践经验,让“学”“用”有机结合,青川县在凉水镇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量身定制”党建、党政综合、产业发展等基层实践基地9个,学院学生根据研究课题、自身发展等需要自主选择实践基地实习,同时为基地的发展建言献策。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实习机制,实现学生能力提升与基层发展的互利共赢。
拓展合作让人才作用在基层一线充分发挥
“党的好政策培养了好干部,镇政府不定时安排人到现场来给我解决实际困难,帮我协调了帮扶资金、解决了砂石和修路问题,年底前我们一家就能住上新房子了”,说话的是凉水镇友谊村曾青松。他家里有3口人,儿子长年在成都务工,家里只有曾青松老两口。今年在开展脱贫攻坚问题“大排查”时,发现该户房屋破旧,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
凉水镇充分发挥“科技攻坚”顾问技术优势,研发了“服务群众大数据”平台,镇村干部第一时间将群众所反应的“烦心事”“麻烦事”录入平台,在平台上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哪个干部具体对接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情况如何,既能相互激励,又能相互监督。平台运行以来,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40余件,镇村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群众认可度不断提升。
“马克思主义博士人才工作站运行良好,相信将会为我县培育更多本土人才,更好为基层群众服好务。”青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牟淬华表示,今后我们将深入开展校地(院)合作,与更多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农业、经济、交通等重点领域引进培育更多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青川县审计局创新思维,在学习中不断升华思想,着力打造机关党建新格局。“审计+学习”抓党建,文明铸魂争先进。为夯...
青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