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千里眼” 六次邂逅野生大熊猫

华西都市报 2019-10-27 01:59 大字

黄喉貂捕获绿尾虹雉。

马文虎首次在唐家河拍到欧亚水獭

“摄影狂魔”马文虎。

马文虎眼力极好,他一天到晚在唐家河转悠,左边一转头,嘿,斑羚,右边一转头,哟,金雕,举个相机瞄一瞄,哎呀,金丝猴……这都不算啥了,最让人羡慕的是,他好像自带吸引野生大熊猫的天赋,在青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26年,6次在野外邂逅大熊猫并且拍下照片。

马文虎是青川人,今年50岁,从24岁来到唐家河,他已有超过一半的人生在这里度过。

从小爱看《动物世界》

长大当了野外巡护员

一身迷彩服,脖子上挂一部长焦相机,就是马文虎的日常标配。1993年,唐家河保护区招聘野外巡护调查工作人员。时年24岁、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马文虎,凭着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熟悉,竞聘成功。他唯一的优势就是七八岁起就满山跑挖野菜、爱看《动物世界》。

唐家河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除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大熊猫样线调查外,还定期开展扭角羚、金丝猴等野生动物种群的专项调查,在山上一待就是一个月。

马文虎成天在山里跑着,即使一些位置偏远、险要的样线,他也主动申请完成。2007年,中国台湾与唐家河合作了黑熊保护项目。台方专家黄美秀知道马文虎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专门为他留下了一台摄像机,请他将野外调查期间发现的珍稀野生动植物拍下来。

唐家河“宠儿”

野外邂逅大熊猫6次

就在这一年的7月,马文虎和同事在唐家河海拔3500米的麻山观察记录扭角羚时,从望远镜里眺望到了一团圆圆的黑白色物体。“一只大熊猫正趴在对面山上的一棵树上睡觉!”工作14年,这是他第一次在野外观察到大熊猫。他立刻提着摄像机,和同伴朝着大熊猫所在的山坡爬去。因为害怕惊扰到大熊猫,一行人用了两个多小时,才走到大熊猫所在的树下。

大熊猫睡得正香,马文虎迅速找到一个好位置隐蔽起来。直到磁带拍完、电池用尽,大熊猫慢慢下了树,又慢慢消失在丛林中,他还意犹未尽地待在原地。“那一刻,我暗下决心,要买一台相机,把我在野外遇到的这些精彩瞬间记录下来。”不久,马文虎就拥有了第一台相机——尼康D90。从那个时候开始,照相机就像衣服一样“穿”在了马文虎身上。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他越来越“容易”遇到大熊猫,截至2019年,他已经先后6次遇到了野生大熊猫。

“摄影狂魔”

收割唐家河拍摄“第一”

“一开始进行野生动物摄影的时候,我还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心态,想把这些精彩瞬间记录下来,等到老了,有一份美好的回忆。后来发现,这些照片的价值远不止于此。”2014年,马文虎在唐家河松光梁,偶遇一只正在河边石头上沐浴阳光的水獭,他立刻用相机记录下这一珍贵画面。这是保护区首次拍摄到水獭的影像资料。这张照片,不仅斩获了当年《国家地理》摄影大赛铜奖,也开启了唐家河对欧亚水獭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调查。

对马文虎来说,在唐家河这片土地上,他拿下的“首次”实在太多:首次拍到黑啄木鸟,首次拍到棕背黑头鸫(dōng),首次拍到栗背短翅鸫,还有太平鸟、蓝短翅鸫、红颈瓣蹼鹬(yù)、斑翅鹩鹛(liáo méi)……

为适应野外拍摄需要,马文虎不断将相机和镜头升级,而他与野生动物的缘分也越来越深。除了大熊猫,他拍摄到的金丝猴、扭角羚、黑熊、豹猫、果子狸、毛冠鹿等兽类达40多种,对保护区鸟类的拍摄更是达到300多种,照片库存量达到了2个T。

“一边看一边听,同时还要手拿相机和望远镜,肉眼看不清楚的马上用望远镜观察,是没拍过的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抓拍。”说起照片,被大家称为“摄影狂魔”的马文虎很有得,“一切都建立在速度和专业之上。”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雪

新闻推荐

百兴其昌 西南形胜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市商贸工作综述

广元上西交通物流港深入贫困户走访中欧班列(成都)广元造产品出口欧洲成功首发在建中的川陕甘国际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万达广...

青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川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