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起源新探

广元日报 2019-08-03 00:31 大字

金牛古道

付尹文·图

蜀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蜀道指四川盆地东南西北所有通向外地的道路,有名的如向西北的茶马古道,向西南的五尺道、身毒道,北向东进西出的金牛道、阴平道等,现在统称“大蜀道”。狭义的蜀道,指的是蜀地北向通道,包括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荔枝道。如今蜀道“双遗产”申遗,就包括这4条古蜀道,蜀道的线路文化与自然文化从此走进了世界视野。本文要探讨的“蜀道”起源,是狭义的蜀道。都说蜀道历史悠久,到底多久呢?众说纷纭。有人说有2300年的历史,有人说有2700年历史,有人说有3000多年历史,无一准确定论。蜀道到底始于何时,我们不妨沿历史的脉落去重新探寻一番。

蜀道形成于何时,是2300年前吗?

关于蜀道修建的历史,史载不多,主要以“石牛粪金”“五丁开山”的记载为主。传说蜀王有“褒汉之地”后,因猎在谷中与秦惠王相遇。其后秦欲攻蜀,在二王相会之处列置了几头石牛,在石牛的尾巴下边置放了一些黄金,扬言石牛能粪金。蜀王贪金,但是秦惠王说道路艰险,运不过去。蜀王于是命五丁力士率千余人凿山开路迎牛,就有了金牛道。这样的故事,杨雄所作的《蜀王本纪》,其后阚马因《十三州志》、常璩《华阳国志》、郦道元《水经注》等书均有记载。他们推定的蜀道修建历史都起于公元316年前,也就是秦惠文王时期,距今2300年前。这个时间节点,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

1979年青川乔庄镇郝家坪战国墓葬群出土的文物中有两件木牍,其中一件记录了秦灭蜀国7年后秦武王命丞相甘茂等修订颁布律令之事。这个墓葬群多为先秦流行并带有楚文化色彩的土坑竖穴木椁墓,当时蜀地多以船棺墓为主。同样是战国时的墓葬,离乔庄东南40公里左右的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船棺墓葬,都是同一类型,属于典型的蜀国墓葬文化。秦惠王灭蜀后,秦武王时期曾有过大规模移民,移民以秦人和楚人为主。这说明处于秦陇蜀结合部的乔庄曾是秦楚移民的集中地,证明了2300年前这里就是蜀道连接秦陇蜀三地的交通节点,而且相当畅通,并非一时修建的。

古蜀道在四川境内有4条,分别是通向甘肃的阴平道,通向陕西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其中,金牛道成道时间最早,是蜀通秦的大道、驿道、官道。早期的金牛道称为石牛道,也就是史书上所载的石牛道。金牛道是古蜀历史上首次见于史书的道路,史载,石牛道开通于公元前316年前,全长约600公里。史料显示,秦灭巴蜀后,大规模移民到巴蜀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记有“秦破赵,迁卓氏……诸迁虏少有馀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一事。葭萌,就是现在金牛道上的昭化古城。石牛道中的青川县在战国古墓中发现大量木椟,上面记载了秦国时的田亩税赋制度,这些史记与文物足以证明当年秦人入川正是从金牛道上来来往往。

蜀道申遗中的4条古道,除金牛道外,米仓道是巴蜀、汉中间的一条捷径要道,成路时间比金牛道晚。较早述及此道的《太平广记》载:“昔汉祖(刘邦)不用韩信,信遁归西楚,萧相国追之。及于兹山(米仓山),故立庙貌(淮阴侯庙)。”可见,秦末汉初时,米仓道才渐有名。阴平道因《三国志》《三国演义》中邓艾从阴平出奇兵偷袭成都而知名。阴平古道起于阴平都,即今甘肃文县的鸪衣坝(文县老城所在地),途径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乡),全长265公里,与《三国志》所记的七百里阴平道完全一致,因当时是以360步为一里。照此推算,今天的一华里约等于三国时的1.33里,正好相符。阴平古道,因古时文县称阴平,而南北朝时氐族首领又在此建过阴平国而得名。另一条经巴中、达州的荔枝道,为唐玄宗送杨贵妃荔枝而得名,在蜀道中形成时间更晚,但在中国西南交通发展史上的价值不菲,是中原通向大西南纵深的又一捷径。

综上所述,有史记载的蜀道是从公元前316年前算起,应当有2300年的历史了。不过,石牛粪金与五丁开山,毕竟是传说而已,从传说中得出蜀道修建历史的结论一样带有推测性质,未必准确。五丁开山说的是蜀地先民开辟蜀道的故事,或是上百年、上千年修建蜀道历史的汇聚总结,带有想象、提炼、赞美性质,有文学上的夸张。如此推理,蜀道历史应当更加久远,我们从更多的历史痕迹中可以发现,蜀道的形成史不止于2300年前。

古蜀人应邀参与武王伐纣,昭化西周古城墙的发现,说明3000年前就有了能走兵马的古蜀道了?

《尚书·牧誓》曾记载周武王伐纣,当时,联合“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8个部族,进攻商都城朝歌,讨伐暴君商纣王,发起牧野之战。商纣王军队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至此,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这个历史记载中,起码透露出3个信息,一是蜀族的军队参与了战争,证明当时的蜀族应该比较强大,有实力,有影响;二是蜀王应周武王之邀能出兵攻打朝歌,那么就有能够供兵马出行陕西、河南的蜀道线路,说明蜀道存在的时间不止2300年了。武王伐纣的时间,源于史学家对史书记载此史实的推算,有说“前11世纪末”的,有说“约公元前1046年”,没有准确的时间定论。约在公元前1046年。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利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千克,双耳作兽首口衔鸟头状,圈足下有方座。利簋上有铭文4行共32字:“珷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意思是说,武王讨伐商朝,时间是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一夜之间,攻克商。后来,武王在“阑”地论功行赏,赐右史利许多金(当时把铜称为金),利为纪念祖先檀公,用这些金铸造了这件簋。利簋的铭文明确记载了时间,尽管属于干支纪年,但经天文学家推算岁星(木星),可以确定具体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再推论,蜀道应该早在3065年前就实实在在存在着。

蜀道早在3000年前就存在,还有铁证。今四川博物院馆保存的两件彭州出土的中原式青铜器就是证明。两件刻有“牧正父己”和“覃父癸”铭文的铜觯,与考古学家陆续在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竹园沟墓葬商代晚期的铜爵,以及陇县韦家庄1号墓商代晚期的铜尊、铜盉上发现的铭文一样。尤其是“覃父癸”觯的铭文,与竹园沟墓葬出土的“覃父癸”爵上的文字,无论行款还是字体风格特征,皆一致。故而认为其为同一批次器物,也有可能是同一家族之器。专家考证后分析,应该是古蜀人参与周武王伐纣时的战利品或周王颁赐的掳获物。

其实,从史实上看,蜀道的历史还可以往前推算。从发现的商朝甲骨文中,就有关于“蜀”的记载,内容有商朝军队与蜀人作战的事情。说明在商朝,蜀与商就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频繁与平等的。试想,没有畅通的交通,能互通有无或交战吗?

再一个例证,就是昭化古城考古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古城遗址,把昭化古城从秦设葭萌县起的2300年建城史推前至3000年以上。

西周古城遗址位于广元昭化区摆宴村二组,处于嘉陵江右岸的一级台地上,当地称“古城崖”,遗址南邻白龙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西部和北部紧靠嘉陵江,东部靠山,遗址总面积40万平方米。从采集的陶片推断,与十二桥文化相似,同时西城墙被一灰坑打破,从该灰坑出土的器物判断不晚于十二桥晚期,推测城址的年代应为西周时期。该城址的发现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的西周城址,亦是将以宝鸡为核心的周文化和以三星堆为核心的蜀文化联系起来的重要线索,这对于全面认识周、蜀、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这座城池还说明一个问题,昭化在3000年前就是蜀王朝与周王朝和民间交往的中转之地,再次证明蜀道的存在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嫘祖出蜀嫁轩辕黄帝,4000年前就有了北向东进的蜀道。

于是有文章写道,剑门蜀道肇始于西周,繁荣、兴盛于秦、汉、唐、宋至清末民国初期,时间跨度达3000年。其实,蜀道形成的历史不了3000年。

《尚·禹共》,记载了大禹巴蜀治水的故事:“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这两段话,反映了虞夏之际大禹治理水患由巴蜀地区向北延伸至渭河、黄河流域的历程。这说明蜀道在五帝时代就有路可行了。

能说明蜀道形成历史悠久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黄帝元妃嫘祖。嫘祖是中华女性的杰出代表之一,首倡婚嫁,有“先蚕”之誉,传说为中华养蚕织丝第一人,与炎帝、黄帝一样,同被尊为华夏人文始祖。但嫘祖出生之地颇有争议,有河南、湖北、四川、山西、山东十多处之说,但主要说法有二,一是河南西平之说,二是四川盐亭之说,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如果说嫘祖有能教人栽桑养蚕织丝的本领,那么,嫘祖出生四川之说就有了更有力的事实依据。

嫘祖为“先蚕”,并非空穴来风。刘恕《通鉴外纪》载:“西陵氏之女,为黄帝元妃,始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视为先蚕。”栽桑养蚕织丝是嫘祖发明的吗?无实事依据。有栽桑养蚕织丝的知识和本领倒是可信。为什么?蜀族蚕丛部落时代养蚕抽丝就很兴旺发达,来自当时的西蜀部落的嫘祖有以蚕丝制衣手艺就不觉为怪,表明其出生西蜀部落不是不可能。史说黄帝出生于4500年前后,能与嫘祖通婚,也就是4500年左右的事。三星堆文化的发现,表明了4000年前古蜀国就存在了,应该与黄帝处于同一时代。

那么,这个时候的蜀王是谁呢?汉杨雄《蜀王本纪》载:“蜀之先王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又次者曰鱼凫。”李白有诗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可见,古蜀国历史之悠久。嫘祖熟悉栽桑养蚕织丝,应该与蜀王的先祖蚕丛有密切的关系。蜀国的“蜀”是象形文字,上半部分像是一棵弯曲的桑树,树下包着一只,这只虫子就是蚕。可见,古蜀国与蚕桑丝绸渊源极深。据考,蚕丛是“蜀”的化身,是中国华夏第一个把山上野蚕变为家蚕的人。“教民蚕桑”,从《蜀王本纪》到今日四川民间的传说故事,很多都传诵着蚕丛的这一功绩。史载,蚕丛“衣青衣,劝农桑,创石棺”,重视发展蚕桑养殖和丝绸经济,为后来的天府之国形成奠定了农业基础。

在埃及的博物馆里,一具女性的木乃伊是21世王朝的法老,她的头发上有一块丝绸,据奥地利科学家考证,这是来自中国四川的蜀锦。埃及21世王朝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可见当时古蜀国的丝绸业多么兴旺,这都是蚕丛立下的不世之功。应该说,嫘祖一身养蚕织丝本领,与身处重桑兴蚕的蚕丛时代无不有关系,也间接证明了嫘祖的出生地是在四川,因为当时的西陵部落没有丝绸经济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那么,嫘祖怎么嫁到轩辕之地的呢?从盐亭北上越秦岭过关中平原再东到河南应该是最近最方便的路线,说明4000多年前,蜀地就有了北向东出的成熟路线了。广元的旺苍县有一条峡谷叫苍王峡,源于纪念黄帝时代的史官苍颉,他是汉文字的发明者之一,被誉为苍王。另外,旺苍还有黄帝在旺苍地区活动的传说与痕迹。虽不足为证,但也不是空穴来风,说明巴蜀地区在4000年前与外界的交往从来没有停止过。靠什么交往,当然是路。

从川陕甘结合部早期人类活动痕迹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前,蜀地就有了通向北方的路径。

上个世纪末,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广元市中子铺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采集到大量的石核、石叶、石片、石片器等细石器及斧、锛、刀等石制生产工具。经过碳十四测定,推定这些遗存在距今4000-7000年之间。从而可知,4000年前蜀地先民早就在广元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不可思议的是,与广元相邻的陕甘地区,也有大量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发现。

陕南和陇南地区都是中原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汉中市南郑县的龙岗寺遗址,属于旧石器遗址和新石器遗址交集之地。而与广元市相邻的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临江坪、蒋家湾、石鸡坝乡、杨家湾都有新石器时期遗址发现。要知道,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距龙岗寺在100公里左右,文县与朝天区距离也近,最远也不过200公里左右。三地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年限几乎都在4000-7000年之间,出土的石斧、石刀、石片等石器工具具有相当的相似性,无论是质地、形态,还是做工、工艺等,都像一个模子出来的。

从人类氏族社会的群聚和不断融合发展的特征来看,川陕甘结合部的早期人类活动,不可能是孤立封闭的。从川陕甘结合部地理地势特征来看,河流众多,如嘉陵江、白龙江等,这就给三省边陲的先民水上交往提供了方便。广元宝轮镇上世纪50年代出土的春秋战国时的船棺墓,就可以看出广元先民以水为家的生活习俗。虽说川陕甘结合部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峡谷众多,利用山势地利开路,对于善攀能登的早期人类应该不是难事。古剑门蜀道中现存的鸟道、药道、纤夫道等,就足以说明问题。

可以推测,早在新石器时代,川陕甘三地的先民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前置工具,就是道路。鲁迅说得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路。蜀道,会不会从那个时候就有了呢?

蜀道是难,难于上青天;是险,险至“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但在勤劳智慧勇敢并具有不甘现状不断开拓精神的巴蜀先民拼搏奋斗下,一样天堑变通途。中华民族因此从来没因地理、道路的原因南北分裂过、分开过、孤立过,蜀道就是见证。

新闻推荐

人保财险广元市分公司快速为羊肚菌种植户赔付106万元

本报讯(雍科文王伯韬记者杨雪)近日,人保财险广元市分公司,召开政策性农业保险现场赔付会,为14户种植羊肚菌受灾农户支付赔...

青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川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