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岭的精神高度(二)
2019年4月5日(农历三月初一)晴
到达摩天岭保护站时,密集的雨滴突然从天空砸了下来。
山里的气候就像小媳妇的脸,刚才还阳光灿烂,一刹那改变颜色。雨似珠帘,岚烟四起……
红摩线止于摩天岭保护站。我们在保护站借了雨伞,徒步摩天岭。
保护站平时人不多,雨伞有限。我们两人共用一把。走过黑鹰潭、碧云潭到阴平古道石碑处,便有些气喘。
唉,现代人的体力真是无可救药!
从这个石碑开始,阴平古道有两条线路到达摩天岭顶,木牌上标示很清楚:北线到达摩天岭关,问天台和红军战壕;西北线到达摩天岭大草堂。据青川本地专家说,两条道为当年邓艾父子各领一只人马所走线路,然后在这里汇合,一同趋江油关灭蜀。北线为邓艾儿子邓忠领兵线路,西北线为邓艾领兵线路。这一说暂且搁置一边,我们先来看这两条线今天的模样。
北线是今天青川县重点打造的徒步旅游线路,很窄,如果肩挑扁担,肯定左肩换不到右肩,但硬化了路面,两边的植物经过修剪,徒步行走是很安全的,即便从未走过山路的,也能顺畅前行。一路有亭台楼阁,供行人休息,观山望景。为了承载邓艾灭蜀的这一重要历史,上面建有邓艾庙、裹毡亭,还有一个意向性的裹毡岩。如果你真以为邓艾当年就从这里裹毡而下,那你就OUT了。至少渺看了邓艾。
但是,这条道为甘川两地百姓相往来的阴平古道是没错的。史书记载:宋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初,开清塘岭(摩天岭)栈道,记十二程,为川甘通道,以利商贾”。
明洪武二年颖川侯付友德率军效仿邓艾,由阴平人蜀,元龙州宣慰使率众迎降;肯定走这条线。
正所谓“阴平古道,吊两国兴废”,真实不虚。
再看另一条上摩天岭大草堂的线路,即所谓邓艾所走线路。从石碑处沿土路前行,过沟就爬山,一直往上爬,根本没有平路,经黄羊坪、野牛岭、董家岩、四角弯,倒梯子、小草坡、棒槌岩到大草堂。
听听这些地名,就能大致推测出地形地貌,属山高坡陡的无人居住区,目前为唐家河的科考巡护小道。黄羊坪听起来是坪,其实为一个稍缓的斜坡。倒梯子至小草坡一段为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
两条道,十多年前我都先后徒步到达顶峰。团队中两位广元人走过北线,没走过西北线。而今天在雨中,走西北线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条科考线路是不允许随便进入的,即便允许,很多地方要手脚并用,路滑且有安全隐患,我作为组团人,不敢冒此风险。
于是,我们决定陪新疆女士走一段硬化了的北线,不预设目标,意思意思,体会感受一下而已。
她问能遇见熊猫不,她太喜欢熊猫了,看见一个熊猫雕像都爱不释手。我说基本不可能,能遇见熊猫粪便就算幸运了。就算在另一条科考线路上也不一定能遇见熊猫。在唐家河能遇见熊猫的往往都是巡山的保护区职工、科研工作者和摄影师,游客遇见熊猫的几率非常小。但是,除熊猫外的其他动物遇见率是非常高的。
果然,走出去不到十分钟,一只非常漂亮的锦鸡就横穿阴平古道;不一会,一只松鼠又横穿阴平古道;前行又一只不认识的动物横穿……虽然,走出去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折回,但都感觉不虚此行。
汶川地震前,我沿此道上达摩天岭,那时的阴平古道没有硬化,是非常原始而破碎的石板路,植被茂密,窄小而荒芜,尽显沧桑,川、甘交界处都没有界碑,更没有今天以供游人休息的设施,没有裹毡亭、摩天岭关、问天台等小景点。那时本人虽为记者,但关注点不同,对于邓艾灭蜀线路、裹毡而下的具体地方,没做专题研究。
走过此道的两年后,汶川地震发生。我全程跟踪关注青川地震与灾后重建,已出版反应青川地震的《东河口绝恋》,对青川历史有初步涉猎。对邓艾灭蜀的历史和所走过的阴平道较之前有了浓厚兴趣。
2009年6月5日,我终于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志愿者、专家等历时7小时攀爬摩天岭最高峰大草堂,在上帝的花园里亲自见识了,在冰川纪作为诺亚方舟的那些最古老岩石和冰川遗迹,最奇特、最珍稀的古老植物,生灵,以及人间难得一见的无限风光。
悄悄寻觅当年邓艾的足迹,暗自揣摩当年邓艾在摩天岭裹毡而下的勇气来源……
(熊芙蓉)
青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