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振兴时代画卷上着墨添彩 青川县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纪实
本报记者余红军王在云刘慷
“好山好水出好茶,青川茶品种多、品质好、品牌响……您可以放心喝,尽情喝。”5月初,在第八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上,青川县豪情相邀国内外宾朋。
在本届茶博会“优质茶叶”评选活动中,青川县“秀牙”牌七佛贡茶、七佛秀牙、七佛花茶、七佛红茶斩获四项金奖。
近年来,青川县紧紧围绕“绿色崛起”主旋律,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效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全县已形成名优茶叶、特色山珍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拥有7个国家地标产品,建成9个现代农业园区,荣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等称号。
“转+融”建好农业“大园子”
“注意,茶苗只入土4至5厘米。”3月11日,在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技术人员周远成正在对村民们进行种植前的培训。
去年10月,小小的“白叶一号”茶苗,带着浙江安吉黄杜村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带着青川贫困群众同步奔康的美好愿望,在青川县落地生根。
“白叶一号茶,是感恩茶、脱贫茶、致富茶、奋进茶。”青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文雨说。该县采取“公司+专合社+贫困户+基地”的建设模式,已完成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茶苗规范化栽植、茶苗越冬管护等工作,长势喜人的1500余亩茶叶,将带动沙州镇、关庄镇、瓦砾乡等9个乡镇18个村663户2084人增收致富,预计2022年投产后年利润可达750余万元。
该县立足生态优势,建基地、创品牌、促融合,名优茶叶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成效显著。目前,茶园规模28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10.8万亩,有机认证面积7437亩,“七佛贡茶”公共品牌评估价值达到12.15亿元。
“名+牌”鼓起农民“钱袋子”
“500箱蜂年产2000来斤蜂蜜不愁销路。”养蜂人杨鸣说。曾经不出山、零散卖、难回款的“老巢崖蜜”,经由“海伶山珍”电商供应链,成了淘宝店铺里的“爆款”。
“打出名气,擦亮品牌,老百姓要富起来。”这是农村电子商务“达人”赵海伶最爱说的一句话,从“小作坊”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从“孤帆独舟”到“联合舰队”……10年间,一个小网店发展成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知名网店,赵海伶带领百余户山区群众创业致富,成为青川县人尽皆知的“山大王”。
在三锅乡现代农业园区,蘑菇加工公司投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集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基地,占地1200亩,年产值超过1.5亿元。“主要加工香菇,产品销往韩国,三锅全乡的蘑菇不够用哦!”公司生产经理陈利川说。
在青川,一个个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正在形成,各个农业市场元素正在组合、发力。“青川竹荪”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唐家河蜂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白龙湖牌七佛贡茶”获“四川名牌产品”;“山客牌”商标获“四川省著名商标”,许多“青川山珍”正成为“老外”争相抢购的香饽饽。
“创+新”走出产业升级“好路子”
“我投入了12000根耳棒,今天分到5040元……”
初夏时节,沙州镇大湾村一片欢声笑语。青川县翊瑞农产品公司董事长唐述刚正在给入社社员发放入股首期红利。拿到分红的26户贫困户个个迫不及待地数着手中的钞票,脸上乐开了花。
这是唐述刚创新的“业主+村集体+贫困农户”模式,成功探索出资源、资产、资金“三资入股分红+按劳获酬强技”扶贫新机制,实现了业主、村集体、贫困户抱团发展互利共赢。
“‘飞地’远在20公里外的孔溪乡境内,依然带来高收益。”2018年,骑马乡红光村贫困户唐映和以政府发放的产业扶贫资金和个人投入的现金作为股本,入股县电商产品配送专业合作社,实现异地生财。
在青川县,像唐映和一样依托“飞地扶贫”拓宽增收路子的群众有1100余户。
“统筹规划建‘飞地’园区,将现代农业园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阵地。”陈文雨说,引入“飞地”机制,通过土地流转、资源整合、政策扶持、贫困户参与的方式,鼓励引导偏远村社贫困群众融入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发展,走出产业升级“好路子”。
新闻推荐
中关村考察团正在青川进行考察本报讯(记者唐续宗文·图)5月5日,中关村同航智能装备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广生率考察团到青川...
青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