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人富起来 记广元市劳动模范史俸佳

广元日报 2019-05-05 01:01 大字

本报记者刘怀英张欣

“别看他今年76岁了,思维敏锐,理念又新,比我们的点子都还多……”

“老太爷是个闲不住的人,啥都亲历亲为,我们只有向他学习的份……”

“他是我们镇上的能人,除了带动村民致富,还做公益帮助了很多人……”

76岁的老太爷是何许人也?他,就是青川县俸佳硅矿有限责任公司、青川福态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史俸佳。

帮贫助困走农旅融合之路

4月18日,汽车沿着青川县竹园镇向青川福态牧业公司帮扶的贫困村——银沙村行驶,6米宽的柏油马路象一条黑色的带子缠绕在山间,自下而上,路边的七里香散发着清香。

在位于银沙村的竹园农业生态园,一大片新开垦的土地上,大棚内玉米苗、西瓜苗长势正旺,柚子、金秋沙糖桔、耙耙柑等正在拔节生长,一排排新修的猪圈圈舍有序排开。

进入养殖场,30余名村民正忙着码砖、砌墙,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工作,史俸佳2016年租赁了银沙村撂荒土地1500亩,用采硅矿的多年积蓄投入6000万元成立“青川福态牧业有限公司”建竹园农业生态园。2017年,在公司没有收益的情况下,他为该村30余户贫困户发放10余万元的土地收益分配金,让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2016年,我从成都电子科大毕业后在绵阳一家上市公司工作,月薪8000余元。爷爷让我辞掉工作去眉山学了两年养猪技术,现在在家当‘猪倌’。”史俸佳的孙子、今年27岁的史敏调侃道。

该园集生态养殖+休闲观光为一体,通过产业实施带动贫困户致富,目前已惠及该镇100余户300余人,安置当地贫困户就业30人,带动其他农户60人,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建立起利益连接机制,提供猪苗和技术服务,形成带动和联动互助,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

“以前我们夫妻俩都在上海打工,娃娃和老人没人照顾。现在史爷爷给了我们机会在本村工作,孩子和老人都能照顾。工资和上海打工时差不多,一年9万元左右。”采访中,养殖公司生产组长、银沙村村民王小容告诉记者。

“我的目标是建年存栏生猪10000头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是让更多的人富起来。”史俸佳说。

投入公益事业达500余万元

竹园镇黄沙社区与白沙社区之间隔着清江河,以前两个社区的居民往来只能趟河,既危险又费时。史俸佳得知此情况,主动拿出10万余元,还动员镇上的企业家捐款修桥。自那以后,两个村的老百姓走上了漫水桥。

“在2016年之前,大家为了图个方便,直接趟着河水走,一遇夏天涨大水,安全也不能保障。现在桥修好了,以前绕40分钟的路现在4分钟都能走过去。这些,都得力于史俸佳。”今年63岁的青川县竹园镇白沙村一组村民王进柏最有发言权,家就在桥头的他每天看着这段河的变化。漫水桥的修通,方便了两岸居民的来往,也为两地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017年,史俸佳还为竹园镇银沙村委会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捐水泥10吨、资助5000元;为竹园镇黄沙村——马鹿乡衡柏村通村联乡公路建设捐款30万元。修建银沙村一组——大坪山沥青公路3公里……几年来,史俸佳共捐款430余万元,在竹园镇修路长达11.2公里。

同时,连续四年(2014年至2017年)为红光乡小荆村困难家庭学生岳丽芳爱心资助每年5000元,实现让困难学生圆梦大学。为茅坝乡院子村捐款资助贫困户3万元、为观音店乡捐款资助贫困户4万元、为竹园镇银沙村三社建卡贫困户王兴云身患重病捐助2000元……

“虽然他今年76岁了,但他搞企业致富了后仍不忘家乡发展,安置了大批社会人员,助力企业周边大批群众脱贫致富,累计投入社会公益事业资金达500余万元,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采访中,青川县竹园镇工会主席姚文海如是说。

新闻推荐

青川县竹园镇纪委 “三个盯住”严防“四风”反弹

青川县竹园镇纪委以“三个盯住”预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取得显著成效。盯住关键节点,保持警钟常鸣。每逢元旦、春节、清...

青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