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清明节前回到广元青川老家30封手写家书 连接两岸血脉亲情

华西都市报 2019-04-07 03:07 大字

台胞清明节前回到广元青川老家 清明节前,台胞董德威(右一)一行回到青川老家探亲。图为董德威拿着父亲手书的家信给同学们观看。

董德新细心保存着多年来二叔从台湾寄回的家信。

家住广元市青川县板桥乡的董德新身负所托,每年清明祭祖时,他总会提及远在台湾的家人。

故事还得从1986年的一封信说起。

1986年,一封书信从台湾寄到青川县板桥乡,收信人一栏写着:董文照。寄信人不知道,他牢牢记在心中的家的地址,已经变了。而董文照已去世37年。

幸运的是,董家搬得不远。信被辗转送到董文照的儿子董德新手上……

30封书信

连接两岸血脉亲情

那时候,董家孩子只有董文照与董文新两兄弟,感情深厚。

“从我记事开始,就晓得在台湾有个二叔。盼盼盼,盼了40多年,终于收到第一封信。”73岁的董德新告诉记者,第一封信的内容很简短,介绍了二叔在台湾的住址,又说了几句家常话,说他离开家乡约40年了,很想知道家里的情况。

拿着这封信,董德新特别激动,回信的内容情感却比较克制。他简单告诉二叔董文新:“父亲已经去世,现在家里还好。”

从此,书信牵连起两岸血脉亲情。

“二叔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字很好,全用毛笔写的,教我们怎样做人、怎么做事……”言语之中,透露着董德新和二叔董文新深厚的感情。

董德新的女儿董霞毕业时,二叔又从台湾写信来告诉他:“要坚强,勇敢面对社会,人生有很多不如意,要学会接纳……”

多年来,双方书信往来约30封。董德新都一一细心保存。

上周,董德新发现这些书信受了潮。这几天天气好,他赶紧拿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这些书信,是如今他与二叔董文新最珍贵的回忆。

然而就在几年前,带着对大哥一家的挂念,董文新去世了。

血脉传承

继续支援家乡建设

血脉亲情并没有因为老人的离世而中断。董文新的儿子董德威也常来青川老家寻根问祖。

三年前,董德威夫妇专程来到青川老家看了看。上周,他们又带着30人的团队,再赴青川。这个团队全是董德威在全球各地的同学和朋友,包括农业、科技、电子、金融等领域的学术界和商界精英。

“他想把老家推广出去,将这里的自然保护、经济发展等情况介绍给外界,帮助老家寻找全球商机。”董霞说。

血浓于水,两岸的亲情无法阻隔。

“在缺衣少粮的那个年代,逢年过节,我爷爷就叫家里人蒸很多馒头,然后挨家挨户去送。”董霞告诉记者,虽隔着千山万水,但一家人的关系却很紧密。当年,董文新曾捐了上万元给青川当地小学。如今,董德威也在积极为老家建设而努力。

这次,董德威在青川待了两天。董德新特意将30封书信拿出来,给董德威一行看。这一封封有着历史痕迹的信件,一字一句,都藏着割舍不断的亲情。看着父亲的手稿,董德威热泪盈眶。

临走时,他嘱咐董德新:“这个清明节,祭祖的时候,记得告诉大伯,我回家乡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秋凤

新闻推荐

红光乡中心小学 “安全教育日”活动丰富多彩

在第24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青川县红光乡中心小学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开展了丰富多...

青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