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抓发展强基固本促振兴 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马鹿实践

广元日报 2019-02-24 01:01 大字

唐艳

按照项目投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有关要求,马鹿镇坚持“引项目、建工厂、搞加工、创品牌”思路,创新“资源入股、销售代理、合作经营、资金入股”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做实做强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社,让村级集体的“家底”厚起来、贫困户的钱包鼓起来。2018年,全镇村级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带动151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融合发展三次产业实现企地互利共赢

“引燕归巢”变资源为资产。推行“资源+企业”的资源开发模式,依托该乡衡柏村山泉水无污染、矿物质含量丰富等优势,通过乡贤座谈会、项目推介等方式,招引本土人才返乡成立青川燕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1亿元投资协议,2017年底投资3900万元建成年产6万吨山泉水厂,创立“3点水”自有品牌,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2万元。引导“3点水”使用“四川扶贫”商标,每销售1瓶水向该村集体捐赠1分钱,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以上。

“转变经营”变服务为合作。转变村集体单一服务形式,推行“企业+村集体”合作经营模式,在村(社区)建立经济运营实体,由衡柏村股份经济联合社、蜀道地中药材有限公司按5:5的比例分别出资30万元,建成羊肚菌、油牡丹、中药材等烘干房1处,预计年分红10万元以上。抢抓省定贫困村奔康产业园建设机遇,在衡柏村、陇溪村建成百亩油牡丹种植示范园,与企业同步规划建设游览步道、观花亭等配套设施,打造集摄影、观赏、科普、采摘等功能为一体的牡丹观光休闲综合体,乡村旅游雏形初步显现。

“分散入股”变资金为股金。坚持“多个篮子装鸡蛋”,将产业扶持基金分散入股企业,与生产加工型企业、养殖型企业分别达成8%、6%的年分红比例,入股山泉水厂、青川兆祥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青川金扶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40余万元,年分红2.6万余元,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

“激活动力”变输血为造血。推行“企业+销售代理”的产品营销模式,依托山泉水厂生产的“3点水”产品,衡柏村股份经济联合社与山泉水厂签订青川片区山泉水销售独家代理权,在村内公开招聘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同时与广电、邮政、供销等单位合作,建成农特产品代销点和广电、邮政、供销业务代办点。采取“村民+企业”多元参与模式,鼓励村民以1/2地租入股油牡丹园区、中药材园区和羊肚菌基地,三年后每亩将增加收入500元以上;山泉水厂长期解决40人就近就业,实现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3个园区每年创务工收入20余万元,实现“地租+分红+务工+生产(或种植)+服务”五重叠加增收。探索长效分红模式助力经济持续壮大

“定期评价”研判发展状况。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效益评价机制,由镇党委组织村(社区)、企业每月开展一次效益分析,掌握收支和盈利情况,并利用板报墙报、手机微信、广播电视等平台,每季度全方位公开村级集体经济账目,让基层群众知晓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全过程。

“集体商议”固化分红方案。召开全体社员会议,集体商议、表决并公开村级集体经济盈利资金分配方案,明确村级发展公积金、社员分红、贫困户优先股按照5:4:1的模式进行分配,分红比例三年不变。村级发展公积金用于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社员分红资金以转账方式发放到个人;贫困户优先股不记名,脱贫后即自动退出,股份将分配给其他贫困户。

“立足发展”创新分配机制。创新“红改红”“红改股”收益分配机制,与社员共同商议并经表决通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纯利润)低于40万元时不向社员分红,可持续通过“红改红”做大受益蛋糕、“红改股”做强经济规模,破解“微利”分配、“见红”分配的问题,助力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建立三支监管队伍有效保障资金安全

风险防控组“事前防险”。建立镇、村(社区)集体经济风险防控领导小组,按照集体收益最大化及投资风险最小化的原则,定期会商各村(社区)集体经济资金计划和发展投向,坚决剔除发展难度大、市场预期低、经营效益差的项目,源头保障村级集体资金安全。

投诉调处组“事中控险”。镇纪委牵头成立村级集体经济投诉调处工作组,在镇政府、村民聚居地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举报信箱、公开举报受理电话,定期受理各类举报投诉信息,对涉及分红、投资发展等线索的村级发展资金一律启动暂停程序,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安全。

资金审计组“事后化险”。成立村级集体经济资金审计领导小组,由分管财务的副镇长兼任组长、财政所所长兼任副组长,每年在村(社区)集体经济分红前,对当年村级集体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并公开审计结果,坚决防止低利润分配和私分发展本金的行为发生。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分红报批制度,村级集体经济分红需经“村级集体经济经营公司-村(社区)‘两委’-村级集体经济资金审计组-镇党委书记或镇长”四级联审通过方可执行。

(作者系青川县马鹿镇党委书记)

新闻推荐

抓住牵动经济增长的“牛鼻子” 市人大代表谈持续开展项目投资“大比武”

本报记者张园项目投资是牵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牛鼻子”,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持续开展项目投资“大比武”则是实现...

青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