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走出一条生态扶贫路
□特约通讯员 刘保刚
“‘黄金果’市场零售价是50—80元/斤,我家种植了几百盆,每盆有5斤的产量,不出三年就能赚取第一桶金,脱贫奔康不成问题。”2月21日,青川县建峰乡碾子村二组村民王全开高兴地告诉笔者。
青川县立足自身优势,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精准施策精准发力,通过厚植生态优势,实现了让“常青树”变“摇钱树”、“生态水”变“致富水”、“撂荒地”变“金土地”、“大氧吧”变“财富吧”的华丽转变,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扶贫之路。
“常青树”变“摇钱树”
近年来,青川县将生态护林岗位全部投向贫困户,把能胜任野外巡护工作的贫困群众聘用为生态护林员,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全县691名贫困群众通过生态护林实现年人均增收4800元。
组建36个乡镇护林队,带动1100余名贫困户参与政府购买林业资源管护的社会服务,年人均增收800余元。同时,引导群众放下斧头少砍树、拿起锄头多栽树,全县6965户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20412.98亩,户均获得政策补贴350元以上。
高效发展生态农业,确立了名优茶业、绿色山珍、木本油料、道地药材、风景银杏、生态养殖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全县发展名优茶业27.3万亩,产量达6000吨,发展黑木耳6000亩,产量4500吨,发展油橄榄9.1万亩,产量3500吨,农业总产值达17.8亿元。建成了九大现代农业园区,申报认证了青川黑木耳、七佛贡茶、青川竹荪等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推出“林+菜”“林+药”“林+禽”“林+旅”等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青川黑木耳、香菇、竹荪等森林蔬菜,生态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及香港、台湾等地,带动50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生态水”变“致富水”
“过去水不归堰、堰不归塘,白花花的水就是流不到田里。”沙州镇幸福村党支部书记沈连学告诉笔者,“自从治理了河道、修建了水渠,汪汪清水直通群众的田间地头。”如今,幸福村解决了3500亩耕地生产用水,建成了2200亩的油橄榄种植基地,发展了41家星级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达18万人次。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增加8700元,渔家乐人均收入达到1.74万元。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为有效监督财务,青川县马鹿镇采取三项措施合理用财保廉洁。严格财政资金支付。定期开展财务自查,做到财务资金日清月结。从...
青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青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