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财政支农发展产业惠民 青川县财政创新机制助力脱贫攻坚

广元日报 2018-12-25 01:01 大字

赵玲本报记者张静林

今冬大雪落得早,定主来年收成好。12月16日,青川县板桥乡红旗农业园区内,食用菌烘干冷藏共享中心建设基地,挖掘机声声作响;准备来年套种金银花和食用菌的大棚内,工人们正在整地、栽桩……

作为2018年脱贫“摘帽”县,青川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工作繁重。为全力做好脱贫攻坚财力保障,青川县创新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力争用更少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质安全高效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名优绿茶、绿色山珍等优势产业,按照“高标准农田+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农业产业”模式,建成8大现代农业园区和79个脱贫奔康产业园,辐射带动36个乡镇268个村1200余户高山群众通过“三资”入股方式参与园区产业发展。同时,通过保护利用森林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蓝天白云要收益,走出了一条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道路。

财政贴息贷款贫困户钱包鼓起来

“脱贫?一点问题也没有!除了种植黑木耳,家里还养了蜂、种了香菇,今年家庭年收入保守估计至少6万元。”围坐热烘烘的火炉旁,乐安寺乡通坝村桂花社贫困户罗生龙乐呵呵地扳着指头算起收入账。

罗生龙家是一个依靠扶贫小额信贷启动发展致富的典型。他家5口人,父亲患食道癌,母亲患高血压,都没啥劳动能力;妻子在家既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嗷嗷待哺的小孩;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罗生龙出不了远门,仅靠薄地里刨食或在本地打点零散工维持生计,一家人生活十分困苦。

在得知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后,罗生龙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2016年3月,在县农业银行和乡人民政府举办的第一批集中放贷现场递交了贷款申请,根据评级授信等级成功获得5万元贷款。

有了发展产业的第一笔启动资金,罗生龙立即着手黑木耳种植,第一批2万多棒椴木耳就赚了近3万元。尝到甜头的罗生龙信心大增,逐年加大投入,现在通过黑木耳每年能赚近5万元。

“国家的扶贫政策好啊!感谢政府,不仅给我贴息贷款,领导干部还时不时来帮忙做活路呢。”摘掉穷帽的罗生龙腰杆挺直,“明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领周边贫困村民一起走上脱贫奔康路。”

据青川县财政局局长韩保文介绍,该县扶贫小额信贷已累计发放贷款4316户17128.75万元。除了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该县还通过政担银企户财经互动扶贫试点、产业发展贴息贷款、产业扶持基金等解决贫困户、龙头企业及农村合作社、家庭种养殖场、小微企业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既提高了大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又帮助农户从就业、务工等多渠道获得收益。

创新发展模式村集体“家底”厚起来

“今年,通过集体经济分红,加上在产业园区的务工收入,我家今年增收8000多元呢,比以前自己种地划算多了。”红光乡陶龙村赵尔坝组贫困户王显益高兴地说,可以过个“肥年”了。

红光乡陶龙村,贫困发生率达25%,因外迁安置户较多,近半土地闲置。2017年4月,青川县开展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改变财政资金分散投入难成规模的现状,组建陶龙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财政助农资金、盘活资产,探索实践“土地经营、资源盘活、三资入股、村企联姻、企户联结、长期带动”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2018年,陶龙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人均增收177元。预计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可达1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按照项目投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相关要求,青川县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村集体“家底”厚起来,贫困户的钱包鼓起来。

马鹿镇创新“资源入股、销售代理、合作经营、资金入股”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变资源为资产,变服务为合作,变资金为股金,变输血为造血,招引本土人才返乡创业,推行“企业+村集体”合作经营模式,将产业扶持基金分散入股企业,采取“村民+企业”多元参与模式,多方式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

2017年,衡柏村投资3900万元建成年产6万吨山泉水厂,创立“三点水”自由品牌,同时引导使用“四川扶贫”商标,每销售1瓶水向村集体捐赠1分钱,仅此一项可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20余万元。2018年,马鹿镇预计可实现村级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带动151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2018年,青川县36个乡镇全面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组建集体经济组织246个,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训29次,培训各级业务人员900余人次,群众知晓率达95%以上,全县村级集体收入312万元。

新闻推荐

“十里山沟”图振兴

宋立千本报记者唐彪11月26日,从青川县大坝乡场镇出发,驱车近1小时,便来到了该乡最为偏远的五星村强家院子。再沿着新建的水...

青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