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际边关调查⑩ 宁强襟陇带蜀青木川 本报记者走进“一脚踏三省”之陕甘川(上篇)
四川省青川县的黑木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本报记者康传义摄
本报记者 康传义 见习记者 师念
“金鸡一鸣,三省相闻。”打开陕西地图,我们会发现,陕西最西端的宁强县青木川镇,就像一个楔子,深深地嵌入甘肃、四川两省的接合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会处的青木川镇,始建于明朝中叶,成形于清朝后期,鼎盛于民国年间,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被誉为“最有故事、最有味道的古镇”。这里有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街、古栈道、古建筑等历史遗迹。一条回龙场老街,从南到北,把小镇拉得悠长,两边的明清民居错落有致地连缀在一起,雕刻精美的窗棂、门楣、瓦当风格典雅,古朴的青石板街道尽显古镇的静谧安详。
A赶场,赶场
随着改编自叶广芩小说《青木川》的电视剧《一代枭雄》的热播,青木川镇成为旅游热点。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青木川镇累计接待游客1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2亿元。
5月8日至9日,省委书记胡和平在宁强县调研时,要求青木川镇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文化品位,不断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让旅游为群众带来更多收益。宁强县深入实施“文旅兴县”战略,着力讲好青木川“六个故事”,在保持青木川历史文化风貌的同时,弘扬羌、汉民族崇文、守信、公平、自律的文化传统,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虽然只是一名农民,但郭清堂在四川省青川县姚渡镇却小有名气。作为当地一名资深向导,由于熟稔当地自然环境,所以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田野考察,还是驴友们的进山探险,都少不了他的身影。2016年10月,有关部门对陕甘川三省的省界进行了勘测,并在三省交界处竖立了一块三角形界碑。这块位于山林深处的界碑,便是由郭清堂背上山的。
8月28日,在郭清堂的引导下,记者一行从四川省青川县毛寨省级自然保护区进山,经过6个多小时的徒步跋涉,登上了被当地群众称之为野崖岭的山顶,见到了这块由国务院2016年所立的三角形界碑。记者登上几乎无立锥之地的山顶时,放眼望去,四周层峦叠嶂,群山起伏,满目苍翠。
宁强县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李剑告诉记者,这座立有三省界碑的山梁,分属陕西省宁强县青木川镇玉泉坝村、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裕河镇梨树湾村和四川省青川县姚渡镇柳田坝村。由于四面皆环山,青木川镇虽为三省交界的要塞,过去却仅有几条逶迤的小路连接着三省。因此,对于三省交界处的老一辈人来说,青木川镇给他们留下深刻记忆的非赶场莫属了。
家住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裕河镇余家河村的王廷秀老人说,30多年前,村子还没有连通外界的道路,信息闭塞,生活单调,而到山那边的青木川镇赶场是最高兴的事了。虽然余家河村与青木川镇只隔了几座山梁,但要翻越过去,没有一天的时间是不行的。到青木川镇赶场,需要背上干粮,天不亮就起身,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天黑之前抵达青木川镇。在青木川镇休息一晚后,赶第二天的场。赶完场,还要在青木川镇歇息一晚,第三天才能往回走。
与王廷秀一样,四川省青川县姚渡镇柳田坝村65岁的王正祥也有无数次赴青木川镇赶场的经历。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里,从柳田坝村至青木川镇,需要翻越30多公里的“老山林”。“翻山去赶场累点也没有什么,有的时候,山里连路都没有,只能靠着手里的砍刀开辟出一条路来,随时有摔伤的危险。”王正祥说。
现在,翻山赴青木川镇赶场已经成了老一辈人的记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青木川镇四周形成了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当地群众再不用为赶场而翻山越岭了。“广坪—青木川、青木川—姚渡两条公路使青木川镇与陕西省内及四川、甘肃紧密相连。连接华北与西南的108国道、京昆高速公路纵贯宁强县,320省道横穿青木川镇北部,也是进入九寨沟、黄龙景区旅游的交通要道和必经之路。兰渝铁路姚渡站,距离青木川镇仅半个小时的路程。”青木川镇镇长高金龙说。
B襟陇,带蜀
自青木川镇沿路西行约10公里,一座古色古香的城楼便会跃入人们的眼帘。城楼中央书写着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西秦关。城楼左右两侧分别书着:襟陇、带蜀。从城楼往西再行100米左右,写着四川界的蓝色路牌清晰可见。
青木川景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何正剑介绍,青木川镇附近区域自古以来一直为羌族和汉族杂居区,明朝以前属四川,明初划归陕西,属陕西宁羌卫管辖。明正统年间,因连续多年全国大面积的水、旱、蝗灾,加之赋役过重,外地大量流民移民来到此地,沿河建房聚居,逐渐形成村落,初名为草场坝,后因建造回龙寺而改称回龙场。清同治年间改名为永宁里,民国时称凤凰乡,1949年后定名为青木川。
今年67岁的王民才退休前为青木川乡(今青木川镇)原党委书记,退休后回到了青木川镇南坝村生活。与当地许多老年人不同的是,退休后的王民才对青木川镇的历史文化充满了兴趣。
“青木川镇南坝村赵家坎的祠堂曾有诗一首:‘一围树木四时荣,万点南山分外明。左右清溪环玉带,上下翠岸锁全城。石高虎洞笔如写,灵感龙池雨自行。河水源头乐利谱,岁岁春台听歌声。\’”8月24日,记者采访他时,王民才饶有兴致地拿出一个笔记本,大声朗读了起来。王民才说,现在,赵家坎的祠堂已不复存在了。因为这首诗写出了青木川独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当年自己特意抄录在了笔记本上。
王民才说,民国时期,政乱匪患,当政者无暇顾及此偏僻之地。当地人魏辅唐趁机建立武装,政由己出,但同时也为青木川迎来了难得的自由发展之机。青木川商贸活动发展尤其迅速。荣盛魁、荣盛唐、唐世盛、辅有社等商贸场所闻名遐迩,连大城市都难得一见的国外商品,在这里也能买到,被称为“小上海”。回龙场老街自此基本定型。如今,步行在青木川镇青石板路上,闭上眼仿佛看到百年前客商云集于此的人声鼎沸和盛极一时的景象。
C携手,脱贫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裕河镇梨树湾村与青木川镇隔梁相望,翻过几座山梁便可抵达青木川镇。由于交通不便和缺乏产业,群众收入较低,目前梨树湾村依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村。
梨树湾村党支部书记李彦青说,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93户335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28人,截至2017年年底共脱贫26户90人。8月23日,在记者深入梨树湾村采访的时候,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也来到了梨树湾村调研。孙雪涛此次调研的主题就是脱贫攻坚,他一下车就径直来到了村里的红心猕猴桃示范园,了解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
裕河镇副镇长罗林郭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梨树湾村2020年实现整体脱贫,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梨树湾村建起了红心猕猴桃示范园,目前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21.2亩,预计实现经济收入150万元。“目前市场行情,一斤红心猕猴桃价格10元以上。现在镇上正在修建一条连接青木川镇的高标准道路。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山那边的宁强县将是我们猕猴桃的重要销售市场。”罗林郭说。
在梨树湾村积极发展猕猴桃产业之时,几公里外的余家河村在脱贫道路上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旅游观光。8月23日傍晚时分,沿着蜿蜒在大山深处、如玉带般的五阳公路,记者来到了这座被誉为“武都向南开放第一村”的余家河村。新修的文化广场,硬化到家门口的通户路,风格统一、黄墙青瓦、古香古色的住房,还有散布在村子各个角落、迎风怒放的各色花儿……这一切,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愈加美丽、静谧。
余家河村村委会副主任孙光明不到30岁,是一个特别机灵能干的小伙子。谈到村子旅游产业的前景,孙光明满脸兴奋地说:“余家河村是通往甘肃康县阳坝自然风景区和青木川镇的必经之路。阳坝和青木川这两个4A级风景区连通的道路修好之后,村上每年会迎来百万以上的过境游客,余家河的旅游必将火爆。”
D重建,新生
从青木川镇驾车出发,经兰海高速和四川105省道,只需一个小时左右,便可抵达四川省青川县县城。
在青川县城新老城区接合部,一面集历史与艺术为一体的浮雕感恩文化墙即刻呈现在人们面前。文化墙长230米、高12米,共4个部分,从右到左依次为远古历史、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生态青川,以分段叙事的方式展示青川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青川县委宣传部外宣办副主任刘宝刚说,10年前的那场特大地震,致使青川县4000多个鲜活的生命骤然逝去,上千个温暖的家庭永失至爱。
刘宝刚说,10年时间,青川大地沧桑巨变。青川县经济总量比震前增长2.6倍,城乡居民收入比震前增长3.3倍,财政收入比震前增长8.6倍,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虽然与宁强县分属不同的省份,但由于地理位置相连,青川县与宁强县的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几乎相同。同时,在大灾大难面前,两地人民更是手足相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年7月10日8时至11日8时,宁强普降大到暴雨,全县35个监测点平均降雨量73.8毫米,其中青木川、广坪、燕子砭、安乐河4个镇超过100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青木川镇,24小时达到191.9毫米,道路、通信中断。
灾情发生后,宁强县在迅速启动防汛四级应急预案的同时,针对姚渡到青木川道路通行不畅问题,宁强县和青川县联系,青川县姚渡镇及时对道路进行了疏通,确保了救灾的及时进行。
“越深入了解青川,你就越会爱上这个地方。”刘宝刚说,“青川县素有‘天然大氧吧、全域山水画\’之美誉;兰海、京昆、广(元)平(武)三条高速公路,宝成铁路、兰渝铁路、西成高铁三条铁路穿境而过;有青川黑木耳、青川天麻、青川竹荪、七佛贡茶、白龙湖银鱼、青竹江娃娃鱼、唐家河蜂蜜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们期待着与包括宁强县在内的兄弟县(区)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任真记者周小丁)9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爱武深入挂联村青川县大院回族乡大茅村、锁家村督导调研脱贫攻坚工...
青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