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磉村种雷竹种出新希望

广元日报 2018-08-30 01:05 大字

本报讯(王金安王兴倩记者刘保刚)今年以来,青川县金子山乡大磉村积极探索脱贫致富路子,经过多番调研学习,确定雷竹为该村主导产业,目前经过前期试种,发展形势十分乐观,雷竹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产业。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该村村民对于雷竹种植的事情还是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今年年初,为解决大磉村产业发展滞后现状,该乡组织大磉村驻村干部、村社干部、群众代表等30余人召开坝坝会,专题讨论大磉村如何发展产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与会人员依托大磉村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综合因素考虑,多数干部群众认为可以尝试发展雷竹产业。于是,经村党支部报乡党委研究决定,在大磉村尝试发展雷竹产业。

脱贫项目确定了,但发展雷竹产业在该村尚属首次且缺乏种植经验,让当地群众用自己的土地栽植雷竹,他们却很不情愿,有部分群众对其经济效益表示怀疑。无论怎么做工作,雷竹就是栽植不下去,这个难题切实摆在了乡村干部面前。

为消除群众心中的疑虑,该乡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10余人赶赴都江堰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全面了解雷竹出笋时间、笋期、亩产量等。根据实地考察,他们了解到,雷竹3月初出笋,笋期50-60天,一般每亩产竹笋750-1000千克,最高亩产量可达3000多千克,预计2-3年可见经济效益。考察团成员一致认为,雷竹产业种植成本低、风险小、产量高,对水土成分要求不高,是名副其实的“懒庄稼”。

为做通群众思想工作,让群众打心里“接受”雷竹,该乡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兵分多路,深入农家小院,走进田间地头,向群众宣讲政策,帮助群众算收入账等方式,让群众充分了解发展雷竹产业的经济效益,让群众深刻认识到发展雷竹产业的经济效益是种庄稼的好多倍,同时还解决了外出务工的难题。通过乡村干部多方面、多种形式做思想工作,最终当地群众放下了思想包袱,积极配合发展雷竹产业。

今年6月份起,大磉村共栽植雷竹20000余株,面积达300余亩,成活率95%以上,受益贫困户达40余户。据测算,两年后,雷竹经济效益显现,渐渐进入市场销售,产值实现6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吸引并解决近百人的就业问题;四年后,产值将达到120万元,户均增收至少达到6000元。下一步,该村还将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对所有雷竹产业进行管护。

新闻推荐

拓展延伸生态有机鱼产业链做大做强渔旅整合的休闲旅游产业

本报讯(任颖记者刘怀英)近日,由市总工会、市白龙湖管理局联合举办的2018年“两湖”库区移民生态有机鱼烹饪培训班在青川县沙...

青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