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核桃裂变大产业,她是引路人——记广元市劳动模范蔺丽苹

广元日报 2018-06-03 01:28 大字

本报记者张欣刘怀英

“我们的核桃嫁接技术已经推广到青川县、昭化区,卫子镇有一户村民嫁接了价植两万余元的枝条。”5月31日,在朝天区宣河镇核桃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蔺丽苹向记者展示嫁接好的核桃枝条,只见枝头上挂的果实已有鹌鹑蛋大小。

“今年嫁接,明年就能挂果,果型一致不说,产量还是以往品种的三倍。”她说,“我们正打算申请省优秀品种认定,然后推广到更多县区。”

转变思维让传统产业萌发新生机遇

宣河镇,是个核桃种植历史悠久的小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几十棵核桃树。

1986年,性子要强的蔺丽苹决定自己当老板,做起了个体干果零售生意。

当时,干核桃的价格才一元多钱一斤。“那时候根本没人收购,都是乡亲们自己背上街贱卖,有时候还卖不出去。”蔺丽苹回忆道。

2003年,一位来自成都的客户问她有没有核桃,她就挨家挨户去收购,收了足足两吨。

这一次,她赚了足足3000多元。

这让蔺丽苹尝到了甜头。“老百姓自己卖不出去,我干嘛不做这行呢?”她心想。于是她一收购就是5年。

当时都是卖出核桃才能付钱,可村民们都很放心,争先恐后把自家的核桃送来,有时候不得不通宵装车。

这些核桃被销往成都、陕西、河北等地,知名的“六个核桃”、“合川桃片”、“枣夹核桃”等生产商,都在她这里采购。

就这样,蔺丽苹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链条延伸带动种植让村村变成核桃村

2008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下,蔺丽苹联合101户核桃种植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这样一来,资金更加宽裕,就不用等核桃卖出去再给村民结算,大家更加放心了。

“合作社按市价先行垫付,行情差亏了我也认,做生意哪能不亏呢。”她的声音铿锵有力,“我自己亏过,但是到目前为止,没让村民亏过一分钱。”

20几米长的大货车,拉着几十吨货,到处去送货。每次送货,蔺丽苹都要好几天才回得了家。

还能怎样带动群众致富呢?蔺丽苹反复思考着。考虑到宣河、中子一带适合种核桃,她决定延伸产业链,引进朝天最优质的品种,也就是“广元七绝”之一的“鲜核桃”,带动当地群众一起种植。

就这样,宣河镇的核桃树越栽越多,成林成片,荒草地也变成了核桃林,周围的乡村几乎都变成了核桃村。

引种改良近3000亩土地挂上“致富果”

2013年,在外考察的蔺丽苹发现了嫁接的新品种。第二年她便在乡党委政府的协助下,流转了40亩土地,建成高枝嫁接示范基地,对2000多株老树进行了改良。

起初,大家都不太看好。2015年,各村负责人、产业大户前来参观的时候,面对着一树树的果实,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样一来,大家纷纷主动要求嫁接。蔺丽苹毫不“藏私”,凡有意愿的村民,她都让专业技术员前去帮助嫁接,仅收取4元每株的成本费。

“技术员都是专门从西昌请过来的,来去、吃住、保险都是成本,”蔺丽苹说道,“嫁接后,第二年成活率达不到70%的,我们还会免费补接。”

对于合作社覆盖的120余户贫困户,合作社仅收取2元的成本费用。合作社还聘请农业科技专家、技术人员开展生产技术培训,长期无偿为社员和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村民在基地务工,合作社还配备车辆来回接送,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村民自己种植的核桃,可以通过合作社收购销售,也可以自己寻找销售渠道。“万一人家自己有渠道,能卖出更好的价钱呢?我也为他们高兴!”她说。

高枝嫁接,让老树重新焕发出生机。目前,合作社已建立良种采穗圃50亩,良种丰产示范基地500亩,标准化示范基地2000余亩,年销售核桃500余吨,实现产值近2000万元,社员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带动周边2400余户农户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合作社因此先后被评为“省级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带农增收作用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如今,核桃产业成为了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支柱性产业,朝天区核桃产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省县区首位。

望着树枝上挂着的还在成长中的果实,蔺丽苹的脸上露出孩子般纯真的笑容。

新闻推荐

关庄镇幼儿园育爱育善从娃娃抓起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扶贫工作,青川县关庄镇幼儿园开展了“育爱育善呵护成长”关爱贫困儿童系列活动。成立了教育扶贫工作领...

青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青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