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生态价值 小蜜蜂变扶贫“急先锋”

四川农村日报 2018-05-19 04:26 大字

□特约通讯员 刘保刚本报记者 樊邦平

对于习惯了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广大农业干部和农户而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发挥特色优势农业资源的优势,这成为一个新课题。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资源,青川县启动了“小蜜蜂扶贫”计划,在青山绿水中“酿”出了扶贫新模式。

深山养蜜蜂 一年就脱贫

随处可见的小蜜蜂竟能成为农户脱贫的帮手?这不是天方夜谭,在青川县,这已成为一个扶贫新模式。

“还要一个月后才能取蜂蜜,到时候要自己上县城销售,这样价格可以卖得更高。”5月12日,青川县青溪镇金桥村村民王维先一边忙着打理养蜂场,一边筹划着今年的蜂蜜销售计划。

王维先是地道的金桥村人,当地素有养殖蜜蜂的传统,王维先也曾养殖蜜蜂,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他和村民们的养蜂事业一直没有做大。

2014年,王维先一家因病而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王维先积极发展养蜂产业,他将蜂箱摆在了房屋后面的山上,这样既能兼顾养蜂,又能照顾其它事业。养蜂第一年,便顺利脱贫,2016年他们老两口收入有三四万元。

“政府先后给我补助了4千余元,让我启动了养蜂计划,为我们专门开设了技术培训,并安排了技术人员为我们服务。”王维先告诉记者,当地产的蜂蜜颜色红润、黏稠度高、保质期长,含葡萄糖、果糖、氨基酸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只要做好养殖,保障质量,肯定能赚钱;今年他养殖了110盒蜜蜂,去年蜂蜜产量有700斤,卖了几万元,今年超过去年应该不是问题。

小蜜蜂在青山绿水中酿出扶贫新模式

“事实上,在青川县,王维先的故事不是个案,像他一样,通过养蜂实现脱贫的贫困户还有很多。”青川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立足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通过创新投入机制,壮大产业规模,规范生产体系,保障供给质量,创新营销方式,提升产业效益,强化利益联结,筑牢绿色屏障,提升了脱贫质效,当地将中蜂产业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脱贫攻坚的结合点,不断提升了产业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位于青川县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优美,区域内的蜜蜂产蜜丰富,质量上乘,当地还借助该区域打造出了口碑俱佳的唐家河蜂蜜品牌。

“2017年,针对禁养区生猪、肉牛羊等传统养殖业退出,影响贫困群众脱贫进程的问题,我们启动了生态扶贫‘小蜜蜂计划\’,以‘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入社养殖户以\‘保底价’将蜂蜜出售给合作社获得收益,此举解决了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问题。”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把小蜜蜂的脱贫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当地还启动了“康养旅游计划”和“蜂旅结合计划”,深入挖掘“唐家河蜂蜜”文化内涵,打造生态中蜂基地休闲观光,进一步拓展青川蜜蜂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养蜂贫困户增收致富。

目前,全县已有蜂产品加工企业3家、营销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13家(其中省级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41个,有养殖户6000余户(其中适度规模养殖户2000余户),全县共养殖中蜂7.2万群。2017年产蜜370吨,实现产值6500万元,带动1500余户贫困养殖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扶贫小议

挖掘生态资源 做大特色产业

充分发挥生态小蜜蜂的生态扶贫作用,青川小蜜蜂的脱贫模式受到了业界关注,更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认可。

细细想来,看似普通的小蜜蜂经过一番培育后,竟能发挥致富的经济价值和脱贫的社会价值,其不寻常的背后恰恰是当地扶贫干部的奇思妙想和大胆创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挥生态优势,挖掘生态资源,做大特色产业,在帮助贫困增收致富的同时更做大了地方特色产业,维系了一方生态环境,在农业产业扶贫的道路上,像青川这样的小蜜蜂扶贫模式还可以再多点。

新闻推荐

四川青川:山货搭上电商快车成“网红”

新华社成都5月17日电(记者胡旭)初夏时节,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木鱼村的村民们,正忙着在地里打桩、加固。目之所及,是密密麻...

青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