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 崭新名片

四川日报 2018-05-12 08:03 大字

6

东汽新基地

关键词

多电并举

自主创新

转型升级

新基地彰显“东汽精神”

特写

5月2日,东方电气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德阳生产基地的焊接厂房内,工人正在对“华龙一号”辅机低压加热器进行加工生产。这热火朝天的画面,是震后东汽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缩影。10年前,汶川特大地震使东汽汉旺生产基地遭受重创,然而,地震没有将东汽人打垮。震后一个月,东汽就恢复生产。同年8月1日,东汽新基地正式开工建设,仅一年零九个月后,一座占地面积2600亩、有19个生产车间的新基地,在德阳八角镇拔地而起。“东汽精神”不仅体现在新基地的建设里,更贯穿于东汽震后10年的转型发展。东汽企业管理部部长杨永介绍,2007年时,东汽是“一煤独大”,煤电产品的份额在50%左右,现在煤电产品的份额只有30%左右。依托“华龙一号”的研发生产,核电产品成为转型突破口。在2008年,东汽就立项研发“华龙一号”常规岛汽轮机主机。10年里,东汽在国家和省市支持下完成了多个世界“首次”和“最大”,突破了多项世界级难题。就在4月20日,“华龙一号”常规岛汽轮机的低压转子在东汽完成研制,从德阳发运,前往福清核电站。与此同时,国内首台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燃机也在东汽新基地里进行研制,杨永介绍,东汽计划以此为载体,全面掌握燃机的核心工业技术、制造技术,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在技术上突破,东汽还在新能源等更多领域积极探路。在全国已开标的10个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中,东汽已中标5个,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特色

在减少煤电产品的同时,东汽全力以赴地攻破核电与重型燃机的核心技术,同时更着重发展工业透平和服务。工业透平,指的是利用余热,实现循环利用。垃圾发电、生物发电、光热发电都属于这一领域。而服务,则是从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型,对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让价值链得到延伸。现在,这一部分已占东汽产值的40%。10年里,东汽的产值增长了近40%。

点评

四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蓝定香东汽的重建如此迅速,不仅是东汽人面临挑战砥砺前行的缩影,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东汽新基地的建设,是升级发展式的重建。震后10年,东汽在核电技术上取得突破,同时探路新能源。东汽在重建中如此高效率,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学习“东汽精神”,更要研究重建过程和成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灾后重建生产的系统经验。

7

青川智慧岛

关键词

体积最大援建项目

教育园区

合作办学

更多年轻人从这里走出大山

特写

“打扰一下,我能给你倒茶吗?”4月26日上午,一场高铁服务的场景模拟,正在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一年级高级乘务班举行。在教室中间,一位高挑的“乘务员”伸手询问等待服务的“乘客”。“不对,问候语应该是:请问需要添一些茶水或者饮料吗?”在一旁观看的礼仪教师胡淼发现用语不规范后,又重新走下讲台,给学生示范了一遍。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位于广元市青川县竹园镇智慧岛教育园区。这里集中了青川中学、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青川县教师进修学校,是浙江省援建青川体积最大的项目,承载着青川的未来。以智慧为名,源于这里培养人才的方式——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采取的是企业定制化职业培训。以正在上课的高级乘务班为例,全班30多名学生,都是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定制培训的。据校长王宇刚介绍,只要符合相关要求,2年后他们将会全部被企业直接录取,“说不定下次看到他们,就是在西成高铁的列车上。”2017年,为了更好地提升当地的职业教育水平,青川县政府引进社会资本,采取合作办学的模式,与上海一家教育集团签订了为期20年的合作办学协议,通过该教育集团对接不同企业的定制用人需求,青川县教育局工委书记黄勇解释,这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渠道。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合作以来,该校已有96名学生和奔驰、美的、方正等知名企业建立实习和就业关系。预计到2018年底,该校的在校生可以达到1200人以上。

特色

为了让青川的年轻人更好地走出大山,提升灾后重建水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该县积极探索引进社会资本的合作办学模式,按照国有资产性质不变、公办教职工身份不变、政府财政投入不变的原则,既很好地利用了浙江省援建的硬件设施设备,又提升了当地的职业教育水平。该校还对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新增了高级乘务、手机平板电脑维修等3个专业,使专业设置更符合市场需求。

点评

●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减贫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蓝红星从长远来看,经过培训的这批年轻人,可以给该地区的灾后发展和脱贫致富带来积极效应。从人力资本开发的角度来说,这个模式实现了劳动力供给意愿与企业用工需求之间的精准匹配,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解决。从效果来看,也是一种多赢的重建和扶贫方式。既能提高当地脱贫质量,又能提升当地灾后重建品质;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能显著提高其家庭灾后可持续生计的能力,有利于实现稳定脱贫;企业则能招聘到更合意的产业技术工人。

8

彭州白鹿镇

关键词

中法风情

浪漫特色

音乐元素

以音乐为名片的中法风情小镇

特写

5月1日晚,彭州市白鹿镇玫瑰音乐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主题为“开启音乐之旅,徜徉梦幻小镇”的首届白鹿音乐季启幕,呈现一场古典音乐与现代新民乐激情碰撞的音乐盛典。白鹿镇位于龙门山脚,是一座凸显浪漫特色的中法风情小镇。近两年来,白鹿·法国古典艺术节、白鹿音乐季等高品质音乐活动在白鹿镇相继落地,“白鹿音乐榜”“白鹿国际音乐夏令营”“白鹿星工厂”三大音乐品牌发布,白鹿镇“旅游+音乐”的发展主线越发清晰:从建筑到音乐,白鹿镇的“浪漫”兼顾形式与内容。这里原本是一个传统农业小镇。遭受汶川特大地震重创后,彭州市政府重新梳理了当地的资源禀赋:小镇保留了不少罗马式建筑,如兼具罗马式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上书院、百年中法桥,具有独特旅游文化优势。《彭州市白鹿镇产业总体规划》很快制定出炉,以打造独具特色的“中法风情小镇”为目标,白鹿开始了向旅游小镇的转变。通往上书院的陡峭乡村公路,被一条平坦的水泥大道取代,小镇上逐步修建起步行街、观光道、休闲广场、酒庄等。为了呈现完整的中法风情,白鹿镇民居和教堂均被重建成具有法式风情或明清风情的建筑,成为当地新的标志性建筑。如今,在浪漫的基础上,白鹿镇还注入了音乐艺术元素,漫步小镇街头,音符、乐器等元素的涂鸦、装饰随处可见。随着各类高品质音乐活动的启动,不少音乐人也选择驻留在此,从事演出、培训、创作和乐器销售等,为白鹿镇注入了更多生机和活力。

特色

白鹿镇以中法风情小镇作为特色,定位明确,主体形象突出,同时兼顾了科普教育、生态休闲等多功能的布局,效用突出,充分发挥了先天资源优势。此外,白鹿镇在重建过程中,重视重塑和培养居民对于家乡的认同感,提升居民对地方的归属感和优越感。地震前,白鹿镇居民以务农或外出打工为主,地震后,不少居民将住宅改造成旅馆、饭店、商店,吃上“旅游饭”,留在当地的意愿大幅提升,对居住和生活满意度提升显著。

点评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薛熙明借助灾后重建资本和政策的支持,白鹿镇实现了地方的“新生”,不仅修复了地震带来的破坏,还突破了原有的土地和景观问题以及地方发展的资金局限,变成一个城镇景观多样、功能区划明确、基础设施优良的旅游小镇。标志性旅游建筑的出现、旅游产业的发展、异质景观的嵌入等,均呈现出地方的重构和再生。具体来看,白鹿镇公共空间升级、居民生活空间改善、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地方产业实现转型以及地方情感得到强化。

9

桃坪羌寨

关键词

东方古堡

600多个石匠参与重建

文化遗产保护奖

古堡新寨“双打配合”展新颜

特写

5月1日,理县桃坪羌寨老寨子的民俗博物馆内,几条陈旧的条凳上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77岁的王嘉俊精神矍铄,忙着为大家讲解迷宫般的老寨通行技巧。逛老寨子、听文化讲座,这是桃坪羌寨今年“五一”小长假首次探索推出的新旅游卖点。“每天量身打造一个文化讲座,希望让更多游客真正了解桃坪羌寨、喜欢桃坪羌寨,知晓羌族历史文化。”理县旅游景区管理处处长贺思怒说。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桃坪羌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藏羌走廊上的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因其保存完整的羌族碉楼、迷宫般的古巷道、四通八达的水网而闻名,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秘的东方古堡”。10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中,桃坪羌寨遭受重创。对此,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羌文化抢救性保护工程进行了修缮。对口援建的湖南省还在两三百米外重修了占地120多亩的新寨子。走进新寨子,片石墙、迷宫式通道,保持了和老寨一样的神秘感。不同的是,新寨子客栈饭店林立。“整个吃住行配套功能都逐渐转移到这儿了。”贺思怒说,前几天,一个“羊绒羌绣”技能培训班也在新寨开班。“新寨子弥补了老寨子的发展纵深,今后二者将实现‘双打配合\’。”在连接桃坪羌寨新老寨子的莎朗歌舞广场上,每年羌族新年的花儿纳吉赛歌会都会在此举行,已成为当地羌文化对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桃坪羌寨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00多万元,分别是2007年的4倍和2倍左右。

特色

灾后恢复重建中,国家文物局对桃坪羌寨老寨的古碉楼、寨门和暗道、地下水网等113个单元主体进行了抢救性修缮。新寨则引入了组团和水网的概念,由600多个石匠运用羌族传统建筑技艺和材料进行重建,包括传统民居、古羌文化传习所、莎朗歌舞广场、释比文化祭坛、古羌石碉楼等。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6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揭晓,桃坪羌寨的保护与复原获得杰出项目奖,成为中国唯一获此奖项的项目。

点评

●四川羌学学会理事王嘉俊桃坪羌寨在灾后重建时立足整体保护,原汁原味恢复了羌寨独特的民俗建筑,并以完善的配套设施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这是四川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典型代表。下一步,还要学习借鉴苏州、杭州等地保护古巷子的经验,进一步丰富羌寨的业态、文态,提升文化品位,讲好羌寨故事,实现文旅互动、农旅互动。同时,要加大整理挖掘力度,早日把桃坪羌寨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10

什邡红豆村

关键词

发展型重建

1200余年的红豆树

婚庆特色村

千年红豆树牵起一个村庄的新生

特写

5月,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师古·红豆音乐嘉年华”520系列活动。这里曾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村落。汶川特大地震前,种植烟叶是红豆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震后,95%房屋受损的红豆村得到北京的对口援建。援建方给曾经的“叶烟之乡”定义了一个新角色——中国婚庆特色村。这一角色定位,源自村里那棵1200余年的红豆树。这棵红豆树高50米,胸径需4人合抱,每年都要结出上万颗鲜红的心形红豆,十分罕见,被列为国家保护古树。重建的红豆村布局颇见章法,以红豆树为核心,白墙灰瓦、飞檐翘角的农房错落布局,村道蜿蜒其中。不仅如此,村民不用再打井取水,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红豆村村支书朱兴发告诉记者,今年内,村里还会通天然气。好房子住上了,还得鼓起“钱袋子”。而红豆树就成了村民的“摇钱树”。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红豆被赋予相思之意,也有婚姻圆满、家庭幸福的寓意。因此,在红豆树周围,村里建起了月老祠、鸳鸯井、印心池等景点,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2010年,99对参加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新人在这里举办了集体婚礼。“婚庆”这张名片就此打响。朱兴发介绍,现在成德绵地区不少新人都会来此拍摄婚纱照和举办婚礼,一年下来,村里要办近200场婚礼。今年还引进了一家公司,将斥资4500万元,打造婚庆基地。而在红豆广场旁,有一块60亩的空地,朱兴发说,未来这里将新建一座婚俗博物馆,展示从古至今的婚俗文化。

特色

2009年,通过政府补贴部分+村民自筹资金的办法,红豆村村民按照“现代川西民居”风格进行了统一规划重建。之后,政府又出资建设基础设施,重建家园的同时,也奠定了红豆村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在重建中,红豆村围绕“红豆树”这一主题,修建了“月老祠”“情人桥”等景点,打造“婚庆村”。同时,通过集体婚礼、音乐节、七夕节相亲会等活动,打响名片。现在,在种植烟草之外,村民又多了一份婚庆接待的收入。

点评

●四川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克俊灾后重建不仅仅是简单地修好房子、恢复原貌,更应当着眼今后发展,挖掘当地资源,找准发展潜力。红豆村的重建便是这样的发展型重建:不仅修好了房子、道路等基础设施,更以千年红豆树为依托,深入挖掘相思爱情文化,建设“月老洞”等景点,打造了独特的川西婚庆文化特色产业村。在打造“婚庆村”的路上,红豆村还需要画一张产业蓝图,整合资源,提升自身的接待能力,挖掘更多的文化内涵,讲好故事。

新闻推荐

不断有石块从救护车周围掉落 出场人物:千冬维 西安市第三医院手术室护士长 救灾地点:四川省广元市中医医院、青川县

汶川地震发生后,当千冬维看到新闻里地震发生后那一幕幕悲惨的画面,一张张血肉模糊的脸庞,一双双渴望救助的眼神,作为护士,她强烈地渴望奔赴灾区一线,用自己绵薄的力量去帮助灾区同胞。但那时离她的婚期...

青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