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汉的大款范儿

广元日报 2018-02-27 02:10 大字

本报记者刘保刚

让大家都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要过上好日子,仍然离不开产业的发展。这是青川县乐安乡退伍军人徐刚常说的一句话。

徐刚是通坝村人,为了过上好日子,他曾和妻子背井离乡在沿海城市打拼。夫妇俩先后做过服装、餐饮、美容美发等各种行业,口袋渐渐鼓了起来,日子不能不说是过得有滋有味。“但始终是给别人打工,只是权宜之计,何不用钱生钱,自己创业当老板。”夫妇俩时常盘算起如何回乡创业。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家里的年迈老母幸免于难,徐刚夫妻俩更感到生命的可贵。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他们毅然决定返乡,迅速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建设中。

青川是全国生态示范县,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十分丰富的山珍资源。然而,一直以来,这一沉睡的资源优势没有被彻底唤醒,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村民经济收入偏低。徐刚立志要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帮助乡亲脱贫致富是他最大的心愿。

有了自然环境的优势作保障,徐刚的黑木耳种植自然有了十足的底气。他冒着从未有过的种植风险,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试种了10多亩椴木木耳取得成功,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价格自然不菲。2009年,他扩大了规模,除了在乐安种植,还在马鹿乡种植了十几亩,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如今,徐刚又与战友在平武县合作种植了30多亩。他告诉记者,保守计算,预计年收入可达到20万元。

竹荪是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因其体态优美、味道鲜美而被誉为“雪裙仙子”、“菌中皇后”。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刚接触到竹荪,他发现竹荪不仅营养价值高,产品价格高,而且市场需求量大,如果能把竹荪产业引进乐安,肯定会成为当地的特色致富产业。

说干就干,没有丝毫犹豫,徐刚便租下了10亩田地开始试种竹荪。为了掌握竹荪栽培和管理技术,他一边到四川周边地区的竹荪种植基地去学习,一边通过书本、网络自学,然后再到地里反复实践。一年下来,他在生产中掌握了土壤改良、植保管理、烘干等技术,培育出来的竹荪脆嫩爽口、香甜鲜美,赢得了顾客的青睐。如今,基地种植规模扩大到30亩,每年销售约1500斤干竹荪,每斤市场价格260至280元,年收入达到40多万元。尝到了种植竹荪的甜头,徐刚夫妇立即动员周边的乡亲广泛种植,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全乡几个村的群众自主脱贫的意识被不断激发,两户、六户、十几户、二十几户,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传统的农耕生活中走了出来,因种植竹荪而实现了增收致富,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2017年,徐刚在种植竹荪的基础上,又种植了10亩羊肚菌,由于经验缺少、技术缺乏,出现了亏损,仅收入6万多元。但他毫不气馁,对前期种植失败的教训进行了认真总结,请来了专家现场指导,很快掌握了相关技术。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一行在采访时看到,徐刚又投资8万多元,租了7亩地,他和请来的工人正在搭建大棚、平整土地,准备全部种上羊肚菌。他说,自己对种植羊肚菌非常有信心,虽然去年有损失,却收获了经验教训,掌握了相关技术,来年一定会是一个丰收年。徐刚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在青川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有7亩,在平武有30亩,总产量可达到1000多斤干货,按目前市场价780元一斤算,可实现产值78万元。加上其经营的竹荪、中药材等相关辅助产业,年收入百万不是难事。

徐刚在带动当地群众发展产业的同时,还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常年会有30多人在他的基地从事采摘工作,仅此一项就帮助群众年增收1000元以上。

现如今,徐刚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虽然自己腿部有残疾,但从来都觉得自己与正常人没有区别,一样可以通过双手劳动实现致富奔康。目前,他已购置了三辆汽车,一辆专门从事产品运输的卡车,一辆在山地跑业务的越野,一辆足以体现“大款范”的奥迪A6。他说,年后,准备换一辆性能更好的车,专门外出联系业务。

新闻推荐

1月以来,青川县先后召开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县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协第九届青川县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总结2017年工作,商议部署2018年工作——20

本报记者江琪常言道:瑞雪兆丰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放眼青川,雪花漫舞。盘点“2017”,谋划“2018”,总结经验、巩固成绩,迎接挑战、再谱新篇:走过极不平凡的2017年,满载着收获迈步跨进2018年,25万青川人民...

青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