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椴木棒变成“点金棒”——青川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黑木耳产业发展实践

广元日报 2017-09-17 01:37 大字

本报记者刘保刚

“一根青?椴木一年采干耳4两,比传统家庭种植黑木耳收成提高1倍,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近日,来青川考察木耳基地的人员纷纷发出感叹。近年来,青川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让青川木耳香天下,前来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该县红旗现代农业园区,现已成为川陕甘结合部山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样板。

产业发展基地化

青川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多年来,该县坚持生态与发展并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扩大有效的中高端供给,不断提升青川黑木耳质量水平。

好生态孕育好食材。该县大力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青川行动”,用好用活退耕还林等政策,大力发展优势原料林,全县青?林(黑木耳原料林)面积达120万亩,农民人均达6亩。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遵循“坐七砍八”(生长期七年,第八年砍伐)的采伐规律,为黑木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据了解,青川县森林覆盖率已达72.9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0天以上,好山好水好环境孕育出了青川黑木耳等原生态好食材,被认定为四川首个“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该县先后建成了八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青川也因此被认定为“中国食用菌之乡”。记者在红旗现代农业园区看到,该园区在近250亩的河谷地带上建起了黑木耳产业基地,配套智慧水利系统,实现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和水肥一体化,黑木耳栽培实现节水50%、节力80%,亩均增产达22.8%。过去的“望天田”成了“增收田”,带动全乡5个村400余户村民发展木耳产业。

2016年,青川食用菌产量达7000吨、产值达8.82亿元,黑木耳实现产量4200吨、产值5.04亿元,绿水青山成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生产加工市场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青川大力调整完善青川黑木耳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实施“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企业集中”战略,按照“四园一区”的生态工业空间布局,建成了木鱼食品加工园和孔溪电商产业园,入园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27家,带动发展种植大户295户,配套建设物流仓储平台,打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

大力发展原产地初加工,对朵型好的黑木耳,包装后在商场、专柜销售,实现优质高价,单价可达180元/斤,高出市场价3倍以上,农民在加工产业链初端获得直接收益;同步实施精深加工,开发出黑木耳即食品、调味品、饮料、养生汤料包等系列产品,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发展成为青川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青川黑木耳生产坚持沿用传统生产工艺,实现原料、种植、采摘全程绿色无污染,顺应了广大群众吃生态、吃健康的需求。按照“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要求,青川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青川也被认定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青川黑木耳被认定为“有机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无公害农产品”。

科技支撑品牌化

青川县与四川大学、省农科院等院校长达11年深度合作,研发、改良青川黑木耳菌种,新研发的“新科菌种”在保持高品质的前提下,增产达30%以上。同时,瞄准高端人群需求,种植的黑木耳新品种——黄金木耳单价达到300元/斤,亩均纯收入较黑木耳高50%以上。

该县强力推进以黑木耳为主的六大特色产业发展,青川黑木耳等7种农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挖掘品牌内涵,加强品牌营销,讲好品牌故事,拓宽青川黑木耳产销边界。在今年4月举办的“天赐青?耳,枯木第二春”小聚寻农—青川黑木耳发布会上,三天时间青川黑木耳宣传片在新浪、阿里巴巴等网络媒体点击总量突破亿次,销售青川黑木耳15万份,销售单价从以前的40多元/斤上升至80多元/斤,获得单量溢价,参与活动的103户贫困户户均有效增收1万元以上。目前,青川黑木耳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及香港、台湾、欧洲等地区。

新闻推荐

生态青川 邀您共奏绿色发展好声音

□侯东这里,山川秀美,大地锦绣,是绿色生态的美丽家园;这里,物产丰饶,人民勤劳,是创业发展的首选福地;这里就是地处中国地理几何位置中心,位于天水关中经济带与成渝经济区两大经济中心交汇地的生态青川,一块...

青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