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粉碎还田改良土壤结构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5-27 01:03 大字

本报讯(王菲菲)“秸秆粉碎还田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还能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近日,在广元市昭化区清水镇举行的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推广现场会上,农技员介绍了秸秆粉碎还田的技术知识,以及机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和技术要领等,并现场进行了示范操作。该镇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粮食种植大户代表等40余人现场进行了观摩。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是当今社会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既能减少劳动力、劳动时间的投入,又能有效降低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并对提高秸秆还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民的科学种田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转变老百姓焚烧秸秆的传统观念,有力营造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的良好氛围。

“以前燃烧秸秆的传统方法基本不会增加土壤的肥力,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现在将秸秆粉碎还田,不仅绿色环保,还能提高土壤肥力,这样一来,农作物的收成也好了,最后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参加完现场培训后,种植大户们一致认为秸秆粉碎还田好。

为了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昭化区紧盯近期农忙收割关键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将秸秆禁烧工作纳入森林防灭火重要内容,并建立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公安、执法等部门联合监管体系,配备高清无人机“空中作业”,实现了无盲区全覆盖监管。目前该区开展秸秆禁烧排查巡查80余次,确保全域全时段禁烧。

“我们严格按照秸秆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引导培育了2个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大力推动以机械粉碎还田为主的肥料化利用,积极推动‘秸秆换菌袋’处理利用模式。”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区还创新探索“部门协调、农户售卖、公司加工”的秸秆处理模式,有效提高本地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预计2021年全年科学处置秸秆将达15万吨。

新闻推荐

巾帼女警多壮志敬业奉献绽芳华 记市公安局利州区分局政治处主任何丽娜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赵雪洋她二十四年如一日,怀着对公安工作的一片赤诚和热情,诠释了一名公安女警巾帼不让须眉的忠诚和...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