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保护强治理 一江清水出广元
嘉陵江二级支流插江的水质清澈。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立峰 文/图
广元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市境内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等主要河流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及以上,其中白龙江水质持续稳定在Ⅰ类标准,确保了“一江清水出广元”。
3月25日至26日,“全面建立河长制三周年”点赞“十三五”·“川”流不息——行走长江黄河四川段主流媒体采访活动走进广元,看嘉陵江一级支流南河为何被市民频频点赞,看嘉陵江二级支流插江如何改善水质带动农民增收。
沿着南河行走 得到的全是赞
3月26日,记者来到广元市利州区,走近广元人民的母亲河——嘉陵江一级支流南河。
从当地传统节日——女儿节举办地点苴国广场沿河出发,到城乡结合处——雪峰街道的芸香社区,6公里的沿河路,市民、水利局人员、乡级河长、村级河长对南河的变化有何感受?26日当天,在苴国广场,一位老人正在放生鱼。老人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广元人,对南河的变化她最有发言权,“感觉现在水质比过去清澈多了,作为广元人我感到十分自豪。”
据利州区水利局副局长罗臣介绍,南河干流长7千米,是嘉陵江左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076平方千米,有近三分之一河段流经广元城市人口密集区。根据生态环境部国家水质自动综合监管平台发布的地表水水质实时数据显示,目前南河水质持续稳定为 I类。而在“十二五”期间,南河水质为Ⅲ类,在2020年前,南河水质为II类。广元市河湖管理总站站长罗中兴表示,通过一系列系统、科学的整治手段,南河从河长制建设初期的Ⅲ类水转变成如今的I类水,成为了河湖管理保护的“样板河”。
水质的保护,离不开河长的悉心管护。从2017年四川全面建立河长制以来,广元全市的1840条河流、15条重要渠道及重要塘堰迎来了3500余名各级河(段)长、渠长、堰长。过去的一千多个日夜,3500多名市县乡村各级河长担当重任,成为广元全市河湖保护与治理的中流砥柱。
在南河流经的万缘街道,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凤杰是一名乡级河长。对陈凤杰来说,每天巡河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沿着南河继续走,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利州区城乡结合处——雪峰街道的芸香社区。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邓倩是一名村级河长,在她看来,保护好南河十分有必要,“不知不觉已经四年了,看着南河的水越来越清澈,社区居民都感到十分开心。”
改善农村水源 村民靠水增收
看过嘉陵江一级支流后,记者一行驱车来到昭化区柏林沟镇向阳村,这里有嘉陵江的二级支流——插江。农村地区河流如何管护?水质如何改善?记者采访了昭化区水利局副局长、昭化区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商友浩。
“插江流经的柏林沟镇,有4A级景区柏林古镇,同时还是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镇上的向阳村还是国家第二批传统村落。”商友浩告诉记者,这些年柏林古镇和向阳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知名度越来越大,周末和节假日经常有来自甘肃、陕西和成都方向的游客。
“游客来游玩,如果插江有臭味,水面污浊,那肯定不会再来。而且,这里的村民傍水而居,如果插江水质不好,也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在商友浩看来,插江水质的改善靠的是这些年农村厕所革命和畜禽面源污染治理。厕所革命修建了大量沼气化粪池,而对散户和规模养殖户的畜禽粪污面源污染治理,则大大减少了污染物。商友浩介绍说,插江水质的改善带动了古镇民宿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景区周边近2000农户提高收入。
从2017年开始,昭化区覆盖全流域推行河湖长制,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常态化河湖管理机制。该区以柏林古镇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湿地修复、生态康养、田园观光等建设工作,累计投入1.4亿元,最终打造出了优质水源。“昭化区已经连续三年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商友浩说。水质变好的背后离不开河长和河道监管员、社会监督员。该区区级河段长定期对镇、村两级河段长的工作进行督导,昭化区还选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516人为河道监督员和社会监督员,基本形成了全员参与、共治共管的河湖保护氛围。
2020年是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更“有实”的关键之年。罗中兴介绍说,去年广元市各级河(段)长开展巡河4万余人次,解决河湖管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5700余个,市境内嘉陵江、白龙江、南河、清江河等主要河流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及以上,确保了“一江清水出广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徐竞瑜)3月24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四号检察建议”,守护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