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山只为山里娃走出大山

广元日报 2021-02-23 00:46 大字

图为董朝刚在操场给学生们讲心理课

张文良摄

□谢佳蕾

十余年,他一步步从乡村小学走到了环境优渥的城市学校执教;一夕间,他毅然决然放下一切,返乡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中。

两年时间,他让一个仅剩12名学生的边远山区小学,到2020年秋季达到78人。教学环境和教育质量大大提升,走出了一条农村教育新路径,他就是广元市利州区金洞乡清河小学校长——董朝刚。

“我要回到农村去”

时间回到2018年年初,寒风凛冽的冬天,位于利州区最西边的金洞乡清河小学里,8名老师和12名学生围着空旷的操场跑步热身。

而同一时间,距清河小学80公里外的万达中学,董朝刚在装有空调的教室里,给初升高的毕业班学生讲授考试要点。

彼时,董朝刚做梦也没想到他会与清河小学结缘。

“清河村小学现在只有12名学生了,你愿意回去当校长吗?”2018年底,当组织找到董朝刚谈心谈话时,他感到有些诧异。

“10年前,我在清河任教时,学校刚修好,那时基础设施非常好,学生也有100多人。”董朝刚惊愕之余,怀着对农村教育事业的热情,“我要回到农村去,让娃们走出大山”。

回乡执教成为董朝刚最迫切的愿望,家人的一次次反对、亲友的一声声劝阻、同事的一句句挽留……都没能改变他的决定。“山里娃们回来了”

黑漆漆的墙皮、光秃秃的操场、空落落的教室、堆在角落积起厚厚一层灰的新设备……2019年1月,当第一次踏进清河小学的大门时,董朝刚的心里就凉了半截。

“开弓没有回头箭”。董朝刚立即走村入户,对有孩子上学的家庭进行摸排,了解家庭情况,宣讲清河小学的现状,规划起就近读书的优势,制定一套农村招生方案和农村服务教育策略。

装修学生宿舍、美化校园环境……董朝刚的努力,不仅让学校有了变化,更让老师们的心态起了变化。“以前别人问起学校有多少学生的时候,我们都不好意思说,董校长来了之后做的这些,让我们学校有名气了,我们都非常自豪,也十分有干劲。”老师穆小燕说。

“我们没啥文化,一辈子就在种地,儿子媳妇都在外面打工,孙子学习这些我们管不了,也没办法管。孙子住校后,学习也有人管了,我们和娃父母都很放心,很感谢学校和老师!”70岁的学生家长谢永连说。学校里80%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全部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在家照顾,董朝刚专门为这部分学生安排了晚辅导和活动课,让老师利用课间及晚自习,根据实际情况,免费对学生分层辅导及个别指导,学生们的成绩有了大幅提升。

“走出大山看世界”

在学校渐渐步入正轨时,董朝刚又面临新的问题。

一次在课堂上提问中国首都在哪?很多学生回答不知道,甚至有学生回答广元。这一刻,董朝刚深深地认识到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城里娃电脑、手机接收各种资讯,甚至出国旅游增长见识,早早地就知道了人生方向,但是我们的学生80%的都是留守儿童,都是爷爷奶奶在带,连去过镇上的都很少,眼界小,对未来也非常迷茫,他们不知道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必须要让孩子们走出去,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

2019年5月,董朝刚带领孩子们走进广元城区一家汉堡店开设实践课,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接触到动画片里的“汉堡包”。忐忑不安和无从下手让他们十分拘谨,有的拿着原材料就啃,有的把番茄酱、奶油挤的到处都是。在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才慢慢地打开心结,快乐地做起了汉堡。

随后,清河小学又陆续组织学生参加市区学校的篮球联谊比赛、到结对学校体验乐高课攀登课、组织学生们去滑雪、参加广元市首届少儿诗词大赛……丰富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逐渐有了自信。

“外面的世界好安逸哦,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走出大山,也把爷爷婆婆带出去看看。”以前生性腼腆的五年级学生张正军,说起将来,笑容里洋溢着自信乐观。

新闻推荐

凌晨“勤奋搬运”顺走茶楼十几条名烟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任茂心俗话说,勤能补拙。利州区的陈某却将勤奋用错了地方,结果身陷囹圄。日前,利州区公安分局经过缜密...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