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乡村学校的样子!

达州日报 2020-09-26 09:46 大字

学校招不到学生、年轻老师流动大、留守儿童教育难,是目前多数乡村学校面临的普遍困境。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范家村的范家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麻雀学校”:仅有95名学生、15名老师,却被誉为“教育理念先进”。成功秘诀是什么?校长张平原说:“办农村学生需要的学校,让学校既美丽又有温度。”

生活、生产、游戏相结合,用乡村优势办校

走进范家小学,会颠覆你对农村学校凋敝、落后的印象。红白相间的3层教学楼矗立在蓝天白云下。教室里摆放着梯形木桌、沙发、书柜,如同家一样温馨。音乐室、美术室陈列着教学设备与学生作品。最触动人心的,是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纯真、自信的笑容。

这所农村寄宿制小学规模较小,现有40名在园幼儿、55名小学生、15名老师,也曾饱受发展之困。6年前的夏天,从教31年的张平原接到范家小学的校长职务任命后,感到迷茫:随着当地撤乡并镇、村民进城,学校生源规模急剧减少,从最多时的600人减至不足百人。乡村学校出路在哪儿?

“乡村学校就要有乡村学校的样子,不能盲目跟着城市学校跑,要发挥规模小、地处乡村的优势。”张平原认为,学生少,老师能关注到每个孩子,方便因材施教。平均每班不到10人的小小班教学得以实现。他戏称,“一不小心”跨入欧美国家精英教育模式。乡村学校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自然是孩子们的课堂,山林田地、风俗民情都是教育资源。

一批留守乡村的老师,一群走不了的学生,乡村教育改革探索开始。

课堂上,倡导教学融入“学、讲、做”元素,与生活、生产、游戏相结合,让课堂变得好玩、有趣:语文课有了辩论、科普剧;数学老师领着学生量柱子,学习如何计算面积。

课表上,除了国家规定课程外,多了乡土课程和项目学习。学生走出校门,调研村子历史、搜集民谣、到田野山间采风、种菜。阅读、运动也占据大量时间,除体育课外,学生平均每天运动1.5个小时。这所学校的学生很“富裕”,人均150册图书,学校规定每天除30分钟晨读外,住校生晚上第二节课是自由阅读。

让老师们引以为傲的是,全校没有一个“小眼镜”。“学生有大量时间参加户外活动,即使是上课,也有1/3的课是在室外。”四年级语文老师黄春燕认为,保持充足睡眠,多接触大自然,是学生不戴眼镜的秘密。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律自主拔节”

10岁的李浩(化名)在广元市利州区一所城市小学就读时出现厌学现象,上课走神、做作业拖拉,转入范家小学一年后,他重新对学习产生兴趣,上课积极发言。

“以前作业总是写不完,半夜还不能睡,就不想学了。”谈及变化原因,李浩说,“现在作业很快就完成了,有很多时间玩耍、看课外书。”

范家小学的课业负担确实不重。黄春燕说,语文每学期只布置一套练习册、一套试卷,并根据学生学情作出调整,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要求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稍微差点的学生只需完成练习册上的基础题。

不刷题、不刻意追求高分、不给孩子考试名次压力。范家小学的考核指挥棒从传统的分数、升学率转向学生自身发展。

“学校的目标是培育阳光自信的少年,让他们成为能用双手和智慧获取幸福的人。”在张平原看来,育人是教育的本质,急功近利追求成绩,得不偿失。

在范家小学,不以单一的学业成绩评价儿童,倡导学生自己跟自己比。学校不评选“三好学生”,而是用人人可参与的“八美少年”代替:阅读美少年、运动美少年、勤劳美少年、友善美少年……学生从中选择一个作为学期努力目标,只要完成,都能获奖。

这些处于放养状态的学生,交出的成绩答卷并不逊色。近年来,在利州区48所小学中,范家小学学生的学业成绩居第十名左右。在老师们看来,学生喜欢上学习后,一切都水到渠成。

什么是好学校?张平原的理解是:不揠苗助长,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律和需求自主拔节。

“让学校成为留守学生第二个家”

范家小学的95名孩子多来自周围几个村子,其中不少是留守儿童,有一些孩子来自离异、贫困家庭,年龄从3岁到12岁不等,80%是住校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其中不少令人心酸。“《相亲相爱一家人》这首歌给我启发,我就想能不能把学校、班级建设得像家一样温暖,使成长中缺失亲情的孩子,逐步建立起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张平原说。

在打造“班家文化”过程中,学校建立了一套语言、行为系统,将理念外化为师生言行。比如学生犯错后,老师至少要问学生5句话:发生什么情况?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准备怎么办?需要我为你做点什么?要不要我给你一点建议?通过平等的问话方式,老师传递给学生关爱与尊重。

“无论辅导还是育人,家长靠不上,那就老师上。”范家小学一名老师在个人年度报告中如是写道。陪伴学生成长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全校老师均住校,和学生朝夕相伴,照顾他们的学习生活。

如今,在校园里相互谦让、文明言行成为常态,学校成为学生最眷恋的地方。小敏(化名)的父母常年在广东惠州打工,她和妹妹从小由外公外婆拉扯长大。虽然学校就在家门口,小敏还是选择住校,“在学校更开心,有老师辅导,还有好朋友陪伴”。

“中国的根基在农村,农村的希望在教育”

经济学家何帆造访后,认为范家小学“教育理念先进”。随着学校走红,各地家长慕名而来,已有来自成都、遂宁等地的16名学生到范家小学读书。

范家小学成为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并非偶然。在张平原看来,离不开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学校的大力支持。

地处四川盆周山区的广元市,2018年农村中小学校占全市85%,其中学生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共295所。为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广元市提出把“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不让一所学校因弱而消失”放在首位。在经费上,改变过去按人头拨付公用经费的办法,按每所学校每年20万元的标准保底拨付公用经费,解决小规模学校日常运转难题;在办学上,支持乡村学校朝“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方向发展。

“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师数量也从我刚任校长时的11人增至15人。”张平原说,中国的根基在农村,农村的希望在教育,乡村学校也有美好的明天。·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广元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关于选聘081产业新城支路路网一期工程地形图测绘单位的公告

广元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081产业新城支路路网一期工程项目建设,现就该项目地形图测绘单位公开选取事宜公告如下:一...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