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返乡养牛记

广元日报 2020-07-08 00:40 大字

本报记者徐竞瑜

凌晨5点起床,喂牛、清理牛粪,下地干农活,备牛饲料,喂牛、再次清理牛粪……这就是养牛人王正全的一天。

近日,记者来到昭化区柏林沟镇双龙村,走进王正全的肉牛养殖基地。

占地600多平方米的牛圈明亮宽敞,左右两栏拴着正在吃食的牛,黑白相间、土黄色、褐色……牛的颜色各不相同。王正全告诉记者,基地满栏状态下可养殖100头牛,目前共存栏46头肉牛,这批牛再有两三个月就能出栏了。

在回乡养牛之前,王正全和妻子一直在外打工。“怎么突然想起回家养牛了?”记者好奇地问。

王正全腼腆地笑了笑,讲述自己与养牛的故事。王正全说,同村的老同学马映成养殖肉牛,规模达到160头,养殖收入不比在外务工收入低,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小孩。他便萌生了返乡养牛的想法,并说服妻子,带着这些年打工攒的钱就回乡了。

三户、五户、八户……村里养牛的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效益也越来越好。王正全经过多方考察,认为肉牛养殖是一个很有希望大有作为的产业。于是,他存款加上贷款一鼓作气投资了80万元。2019年8月份,他从绵阳引进黄牛、西门塔尔牛、夏洛兰三个品种,“刚买回来,牛就100来斤,现在喂到了700、800斤,最大的也有1000斤了。”看着养殖的肉牛一天天长大,王正全和妻子的心理美滋滋的。

养殖过程是很艰辛的,王正全和妻子做足了准备、下足了功夫。为了准备牛饲料,他家的十多亩地全种上了苞谷,还收购周边村民的苞谷。收割、打包、运输到牛场,再切碎苞谷草,磨细苞谷粉,与酒糟搅拌,准备饲料的环节繁杂。清扫牛粪后,需将牛粪转运到地里,还要烘干多余的牛粪,进行无害化处理,饲养肉羊是个脏活累活力气活,怪不得王正全感叹“养牛辛苦”。

辛苦总会有回报。王正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牛按市场价算能卖1万6千元,等到10月份肉牛出栏,预估今年收益十几万元。

王正全所在的双龙村肉牛养殖户共15户,40头及以上规模的养殖户就有10户,全村共养殖肉牛400余头。养殖户采取抱团的发展模式,优先收购贫困户家的草料,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

据了解,柏林沟镇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全镇共养殖肉牛4100余头,年出栏4000头,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

新闻推荐

利州环卫 调模式强服务护航中高考

中高考即将来临,为给城区广大考生创造整洁、宁静的应考环境,利州区环卫事务中心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科学部署道路清扫保洁、机...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