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镇青岭村:优质大米种出致富“新路子”

广元日报 2020-07-07 00:47 大字

本报讯(白燕林记者刘俊)6月29日一早,大石镇青岭村的村民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着给稻田里的秧苗施肥。

大石镇青岭村是当地响当当的“种粮大户”,也是利州区曌香米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基地。青岭村从过去的“稻米之田”到如今的“鱼米之乡”,把曾经2元钱一斤没人买的大米,变成如今市面上8元钱一斤的紧俏货。

“我们用肥料是有讲究的,不施化肥,用的是榨菜籽油的油枯当肥料。”据广元市利青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安贵介绍,用油枯做肥料不仅秧苗长势好,米的口感也很好。

青岭村位于广元城区以东,距主城区6公里,这里自古以来就有种植水稻的传统。近两年,因盛产的大米颗粒分明、气味芬芳、口感香弹软糯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市场上也是供不应求。

“目前,曌香米主要销往成都、浙江等地,我们有自己的logo和包装,一袋米10斤装,要卖60到80块钱一袋。”罗安贵说近两年产出的米都是供不应求。

然而在几年前,村里的大米不仅产量低,价格也一直上不去,市面上卖2元钱一斤都无人问津。为此,2013年担任村主任的罗安贵提出成立水稻种植专合社的想法,号召村民们种新水稻、用新技术,这让做了大半辈子的庄稼人们都很难接受。

“以前都是传统方法种粮食,收成多少基本是固定的,突然成立的合作社,用新的技术种植,我们心里确实没底。”村民罗映满说当时加入合作社还是有些担心。

在村民们的质疑声中,罗安贵只得带着村上的4名干部第一批加入合作社,自掏腰包开始研究水稻种植技术。

“新的种植方法和品种价格偏高,村民担心种出来的大米万一卖不掉,大家的辛苦就白费了。”罗安贵说也能理解大家当时的想法“所以,后来我们就先种出来,免费给村民发放种子让他们种,种出来如果卖不掉,我们就回收。”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合作社旗下的水稻亩产从原来的每亩700斤,提升到每亩1200斤,大米的卖价也从原先的2元钱一斤上涨到4元钱一斤。看到效益的村民们也开始纷纷加入合作社,2015年126户村民加入,2016年全体村民加入。

随着种植人数的增多和种植面积的扩大,水稻的品质就必须严格把关了。为此,合作社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从品种的选购,到育秧、施肥、植保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同时,为了减轻村民的经济压力,合作社还在稻种的价格上对社员进行补贴。

为进一步提高大米品质,青岭村还在全区率先推广稻鱼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殖体系,让“一田多用”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既保证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2016年青岭村曌香米的价格卖到了6元钱一斤,2019年更是卖到了8元钱一斤。

据青岭村第一书记王兵介绍,目前该村的大米已经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全村共有水稻面积820亩,水稻年产量约100万斤,可实现收入300余万元。

新闻推荐

端午小长假昭化区迎客 29.57万人次

平乐荷塘是游客必到之处。本报讯(王菲菲文·图)6月28日,笔者从昭化区文旅体局获悉,端午期间,该区共计接待游客29.57万人次,实现...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