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出一幅松柏常青的脱贫画卷 记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办公室副主任、利州区金洞乡松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伟
本报记者张欣
利州区金洞乡松柏村这些天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位于三组的大棚里,黑木耳和新引进的玉木耳以及猴头菇,目前正处于丰产期,并在2019年通过了有机认证。
眼下,这些农产品长势喜人,已经到了丰收季,前来采收的村民忙得乐开了花。
没错,在这样偏远的大山深处,处处充满丰收的喜悦,毫无疑问,这是对扶贫成效最直接的体现。
成绩的背后,是担任第一书记的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办公室副主任黄伟,在这里走出的不寻常的扶贫之路。
集体模式撬动产业振兴
松柏村地处利州区西北角,曾是典型的边远贫困高山村,农民收入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来源。
交通条件落后,村民出行难,严重制约着全村产业发展。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老百姓的质疑,黄伟以逆流而上的姿态,冲锋在扶贫道路上。
在村组道路不通的情况下,要想带领老百姓富起来,必须解决眼下的交通问题。在驻村工作中,黄伟就像个当家的小媳妇,拿着“绣花针”缝缝补补,一点一点完善村里的基建,硬化公路24.7公里,完成改厨改厕、危房改造、土地整理……
短短两年多时间,松柏村整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发自内心“接纳”了这个城里来的第一书记。
黄伟随即乘势而上,狠抓村集体经济建设,将过去的香菇木耳种植逐渐盘活。
“2016年以来,我们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食用菌产业园,”黄伟说,“一是吸收在家的剩余劳动力,到这里务工增加收入;二是吸收一部分在家的农民自主种植食用菌的模式,来壮大我们的规模。”
目前,全村已有11家大户加入到村集体产业中。
除了香菇木耳,黄伟还将过去村民不看好的180余亩脆红李纳入集体经济来领办,实现了变废为宝。
以集体经济组织来领办所有产业发展,所有的村民都是股民,实实在在的收入源源不断往钱袋里钻。
村子越来越好了,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后也不愿意走了。
松柏村三组村民罗兴清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今年春节回家后,看到家乡的变化,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毅然选择了留在家乡。
“就在这里做点零工,一年能挣个2万左右。在外务工一年也就挣3万左右,”罗兴清说,“相差也不多,在家附近一边挣钱,还能把家也照顾了。”
和罗兴清一样高兴的还有生猪养殖大户张万武,在外打工的他看到家乡发展形势大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返乡创业,和兄弟几人共同创办了川藏黑猪生态养殖厂,并成立了广元市石条沟生态养殖技术服务合作社。
目前,在现代化的圈舍里共有30头川藏黑猪种猪。当记者问及他未来的打算时,他胸有成竹地说:“明年6、7月份的时候约有一千五百头猪,销售额应该能达到400万元。”
产业发展铺就小康之路
通过六年多的时间,黄伟带领村支两委抓基建和发展产业,一针一线织出松柏村的脱贫致富网。
2017年,村子经省脱贫办抽查达标,退出贫困村,所有贫困户于2018年底全部脱贫。
目前松柏村贫困发生率为零,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实现收入稳定且吃穿不愁,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医疗、生活用电有保障,有安全自来水,家家有电视观看。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村民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城里来的好干部”。
松柏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彦说:“他真正把我们松柏村当成自己的家。”
村民们的肯定和理解,让黄伟继续发展产业的信心十足。“这是松柏村今年引进的新品种玉木耳,这是今年的第一批产品。”黄伟介绍道,“今天往成都发300袋,60元一袋,今天收入18000元。”该品种一共引进了3万袋,能够实现产值24万元,仅这一项能够实现村民人均分红50元。
看到松柏村一天比一天美,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黄伟心中颇有成就感。“希望松柏村的明天越来越好,希望松柏村的老百姓越来越富裕!”他笑道。
新闻推荐
广元市广信农业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拟现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公司广元市城区户外宣传广告投放项目供应商,现公告如...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