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春水正扬波 利州区壮大产业决胜脱贫记事
核心提示
2017年,利州区脱贫摘帽踏上了“奔康”新的征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如今,全区上下在“撸起袖子战疫情、扎起裤腿搞产业”的热潮中,围绕“5+3”产业体系建优基地集聚发展,夯实根基向着乡村兴盛正阔步向前。
本报记者白洪文刘俊
5月20日,绿意更深花香更浓。
一片片果园里青红的李子缀满枝头,智能温室大棚里鲜嫩的夏季蘑菇散发着悠悠清香,梯形藕田里荷叶碧天鱼群嬉戏,绿色笼罩花香沁脾的高山湿地游客欢畅……
美丽利州从深度贫困、解决温饱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中,“利州产”从“小、散、弱”正一步步迈向“大、强、优”。
科技助力特色产业壮起来
白朝乡徐家村香菇产业园内,绵延的大棚向四周延伸,菌棒上的夏菇清香四溢,采收的工人井井有序。
“这里是香菇光伏智能温室,温室四壁玻璃落地采光通透,靠西的一面有‘水帘’,棚顶太阳能发电板一年发电可以收入3万多元。这些仪器传感着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在气温过高时控制室的电脑就会自动发出指令,‘水帘’里的水就会循环起来降低室内温度,这些微水喷头也会自动喷雾。夏季香菇才进入采收期,有了这些科技辅助香菇采收期会延长到9月份。”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王钦向记者介绍道。
“普通大棚的菌类生长和效益如何呢?”记者问道。
“走,我们去灵芝基地看看。”王钦笑着说。
“这些较为低矮的大棚里种的是灵芝。灵芝一般在4月中下旬下种9月底采收,这样大棚就有近半年的空闲期。如何利用这个时期呢?有些农户种了蔬菜,但是效益并不高。去年我就通过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研究突破了羊肚菌孢子分解提取,利用大棚空闲期试种羊肚菌卖了60多万元,今年又改进了一些技术收入了80多万元。羊肚菌与灵芝两个轮作还相互在土里留下了互补元素。明年,在这项技术更成熟后我会向农户传授,把我们的食用菌产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王钦心中显得非常踏实。
食用菌不仅是白朝乡的传统产业,也是利州区农业招牌。全乡食用菌存量突破1500亩,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椴木灵芝、香菇、金耳等9个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售。
因地施策农民腰包鼓起来
荣山镇中口村72岁的村民赵清福正和6、7个年龄相仿的伙计,在为即将“落户”的笋用竹打造新居。
“老乡,你们咋想起要把这些杂树林砍出来栽竹子呢?”
“这些杂树林在这里放着,虽然面积很大就是没有一点收益。我们在山里相隔5米砍一条通道栽竹子,过两年效果就不同了噢。”放下砍刀,赵清福拿起挂在树枝上的毛巾一边揩着满头的汗水一边笑着说。
“那你说说有啥不同的呢。”
“昨年我们这里开始发展笋用竹,试种了一下成活率高,今年发笋子还多。村里引进了一个老板把我们的这些杂树山林流转了要种12000亩的笋用竹。林地流转有租金,我们打工有收益,以后老板还要给我们分红利。山还是这座山,林还是这片林,可效益却不是以前的那回事了。”笑容已悄然泛上赵清福的脸庞。
中口村是高山贫困村,大山环抱、耕地贫瘠。多年来这里的人们种地为果腹,卖粮换盐油,出门两双腿,雨天泥淌流。
脱贫攻坚以来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中口村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革命”:改土改地建梯田,引进业主种果园;硬化村道户相连,危房改造换新颜;走出大山挣现钱,汽车辆辆开回来……而今,400余亩的脆红李、樱桃、高山有机蔬菜园,已经换发生机获得收益。以豆花鸡为主要品种的跑山鸡正在升华“中口味道”,以黑山羊为代表的家畜养殖业正在书写“自然之美”。
“我们利用林地广阔的资源优势发展笋用竹产业1.2万亩,可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这个新的产业将成为中口村推进绿色发展、保证脱贫攻坚成果的新亮点。”村支书朱玉杰信心满满。
文旅融合城郊花园香起来
从广元向西过了宝轮,汽车沿着黑化了的旅游道绕山而上,约莫40来分钟便到了利州区最西北部、最高海拔1900米的月坝村。
风格一致的川北民居坐落在溪流两旁,泉水叮咚的麻柳古道在绿树遮掩下很是清幽,山上飘来的野花香味“刺激”了街边花坛里花朵竞相争艳。随处有三五成群的游客驻足摄影留念,亲水的人们更是欢笑连连……谁曾想,几年前这里的景象还是“月坝里子坝,苞谷纽子大;吃的洋芋果,烤的疙瘩火。”
(紧转A2版)
新闻推荐
“六一”节前夕,利州区宝轮幼儿园开展了慰问贫困儿童系列活动。该园负责人一行为建档立卡儿童送去了牛奶、凉被等生活用品...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