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先锋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5-01 04:28 大字

全国劳动模范、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焊接高级技师王海。

黑龙江省第一批援鄂队员、哈医大四院重症医学科医生毕宏远。

黑龙江省嫩江市海江镇曙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沈淼。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板带厂2100mm冷轧机乙班班长毕苍兆。

阅读提示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对于黑龙江,亦是如此。

近年来,无论是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中,还是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征程上,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上,龙江职工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不舍昼夜,只争朝夕。

在技术攻关的前沿阵地,在脱贫攻坚的田间地头,在重大项目的操作现场,在战胜病魔的防疫一线,都有一批优秀的龙江儿女在砥砺前行,引领方向,敢为人先,业绩斐然。

他们是龙江的先锋。

黑龙江为他们感到骄傲。

劳模·秉承初心闯新路

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让他成为货车焊接领域的名牌。

他叫王海,中国中车资深技能操作专家,先后获得德国焊接教师、国际焊接技师资质。

围绕在他身边的是一系列让人羡慕不已的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技术能手、黑龙江省首席技师、齐齐哈尔市“鹤城大工匠”等诸多荣誉。

由他领衔的焊接“金蓝领”工作室的墙上更是挂满了各种夺人眼目的牌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工人先锋号”。

王海凭什么赢得这么多的荣誉?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首批为澳大利亚批量生产的FMG不锈钢矿石车,是公司为抢占澳大利亚铁路货车市场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也是公司研制国际高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重要一环。其车型结构不仅复杂,而且外方监造对产品的焊接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澳方采用的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标准,不同于中国铁路列车的要求标准,整车的各部件组对间隙必须在2mm以内。这样苛刻的条件,让公司员工心里抵触情绪特别大。

王海这时候站出来说:我们应该珍惜这次机会,如果外方监造的所有要求我们都达到了,那我们生产出的产品就是达到了国际标准的产品,这么好的老师我们到哪里去找啊!

作为现场焊接监督,他带领监督团队认真对每位职工的焊接技能和焊接质量进行确认和评估,并积极进行现场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本岗位的焊接标准和质量要求,并对外方提出的问题和工艺人员一起进行解决。最终,他们用百分之百合格率的优异成绩让外方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有些你们已经做到了我们前面,对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我们非常欣赏,FMG矿石车让你们生产,我们放心”。这是外方监造人员当初给王海和他的同事们的评价。

通过打开澳大利亚FMG、BHP的市场大门,中车齐车现已累计生产6500 多辆出口车。

王海的技术高超不仅属于他自己,他还有着带出一支有水平的队伍的独家秘笈。

一辆货车长长短短有800多条焊缝,一个人的水平再高也是无法完成的。公司产品质量的提升,需要操作工人整体素质的提升。经过多年的摸索,2004年王海总结出一套有别于以往的焊接操作方法,被公司命名为“王海操作法”,荣获“黑龙江省职工优秀创新成果”。掌握了这套操作法,可以让新工人半个月内就可以上岗作业,并使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得到不同幅度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他没有把它当作独门绝技,而是尽可能的把这个操作法传授给更多的同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车间的焊接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上,王海还应邀到公司的焊接培训基地做焊接指导教师,使公司的整体焊接水平有了新的飞跃,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升。

王海曾有机会因公到澳大利亚对粮食漏斗车和煤炭漏斗车进行售后服务,工作结束后,澳方管理人员通过翻译向王海表示:你这样高水平的焊工在澳大利亚年薪可以达到100万元人民币,如果你想留下,我可以帮忙。

王海拒绝了邀请。他说,自己只属于那个培养了他的国家和企业。

今年初以来,公司响应国家疫情期间的号召,不允许大面积人员聚集,公司的培训工作处于停滞状态。为了提升职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中车齐车公司工会和人力资源部组织了劳模和工匠进行网络培训,王海所讲的《常见气体保护焊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反响强烈。

为了让王海更好地发挥头雁作用,2012年,中车齐车公司成立了第一个由王海领先的焊接金蓝领工作室,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已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得黑龙江省优秀QC成果2项,中国北车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共解决技术难题110多项,核心焊接期刊发表论文52篇;共获得创新成果130项。

抗疫·不负使命敢担当

2020年1月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四院重症医学科医疗组长毕宏远积极响应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报名成为黑龙江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

这已经不是毕宏远第一次危难之处显身手了。

2008年汶川地震,毕宏远在四川广元奋战28天。因为在汶川救援中的突出表现,他荣获全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此后,毕宏远也曾在甲流、埃博拉病毒横行时冲锋在前。

2020年1月27日凌晨,毕宏远作为黑龙江省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员,抵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黑龙江医疗队支援的医院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该医院为武汉市新冠肺炎重症与危重症定点医院,该医院要求收治800名新冠肺炎的病人。医疗队工作地点在5楼病区,由协和西院医护人员配合医疗队员们一起并肩战斗,由于是来自两个不同的省份,不同的专业医生在一起工作,刚开始的磨合还是比较艰难的。

初期的治疗和抢救过程让人崩溃,病房患者多为高龄且有基础疾病,短时间内大量患者涌入,使医疗队员们有点措手不及。医疗队员不仅要救治疾病,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护士们还要照顾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生活起居问题。由于人手不够,毕宏远所带领的医疗组就必须延长在隔离病房的工作时间,每次从隔离病房出来,衣服都湿透了。随着大家在一起不断磨合,配合也逐渐默契,抢救设备及防护物资逐渐有了保障,对新冠肺炎认识不断深入,并逐渐形成了三级医生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制度,毕宏远带领医疗组的救治工作日益走上了正轨。

在湖北奋战的日子里,3月1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毕宏远和同事们在没有ICU病房条件支持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插管治疗,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情况逐渐好转。这是医疗队的受援医院——武汉协和西院第一例非ICU条件下的成功拔管。

毕宏远创造这个“第一”并不偶然。从事多年重症学科的他,是哈医大四院新冠肺炎诊治专家组成员,还是中国病理生理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黑龙江省重症医学委员会委员。

从事医疗工作20年里,毕宏远不论是在紧急救援还是平日的工作生活期间,他都以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切实需求为第一要务。在哈医大四院重症医学科工作以来,面对各种复杂病症,他不断展现出学术上的独到见解。工作上的兢兢业业,忠诚服务干事业的正能量精神,不断地影响着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不论是在紧急救援还是平日的工作生活期间,面对患者,他是最负责任的医生之一。

在湖北,虽是“客场作战”,毕宏远依旧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2月23日,一名75岁确诊患者病情持续恶化住进毕宏远负责的重症病区。患者一度喘憋加重,呼吸困难,出现生命危险。面对这一危急情况,毕宏远治疗小组果断做出决定,立刻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他带领小组第一时间同时加强气道管理、俯卧位通气、肺保护策略,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接下来,他们死看死守,随时调整用药,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努力,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患者氧饱和度不断改善、生命指标逐渐稳定。3月1日9点30分,达到了脱机拔管条件,经过充分详细准备后,为患者成功拔管。

面对有风险、难度高的救治,毕宏远从未后退过。

2020年1月23日,除夕夜的前一晚,因为黑龙江省绥化市有重患出现了呼吸衰竭。毕宏远得知这名患者急需会诊,就毅然决然退掉了去往北京的机票,放弃了与妻子及2岁幼女春节团聚的念头。他立刻赶赴绥化为这例确诊患者进行会诊,并给出了详尽的全面诊疗方案。而在返回哈尔滨后,他得知医院要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又主动“请战”,加入黑龙江省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重症组,作为第一批赶赴湖北的重症专家。

“这个时候疫区需要我们搞重症的医生,我们就应该冲上去。”毕宏远说。

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毕宏远又有了新的进步。他在“火线”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党支部研究同意、上级党组织批准,庄严宣誓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扶贫·扎根沃土写春秋

她多方争取资金项目,彻底改变贫困村面貌;她用心关爱群众,凝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力量;她细心解读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她用脚步丈量土地,踏出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她就是嫩江市海江镇曙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沈淼。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在曙光村,提起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沈淼,村民无不交口称赞,都说她是一心为村谋发展,时刻关注百姓苦的好书记。1998年作为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沈淼先后在3个乡镇副乡长、副镇长、党委副书记岗位上工作过8个年头,转岗到县妇联副主席,一干又是十几年。不论在哪个岗位,沈淼都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将职责和使命扛在肩头,付出着、奉献着、努力着,用一个个优异的成绩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2015年,她又带着组织的重托走上了驻村扶贫的道路,至今连续3轮驻村,6年坚守扶贫一线,一路艰辛、一路拼搏,换来贫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带领曙光村迎着朝阳走进了曙光……

第一次踏进省级贫困村曙光村,眼前的景象让沈淼心头一沉,村里多是泥草房,巷道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布满了杂草,和村民攀谈中了解到“路不好走,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出门难”。 到村部一看,院内杂草丛生,村办公室仅有两张办公桌,没有电脑等办公设备,更别提文化广场和产业项目了。全村747户,2413口人,有耕地17846亩,人均有7亩地,村集体没有积累还欠外债,守着贫困的底子,村干部一筹莫展。

面对困境,沈淼没有退缩。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二天她带着小本子、拿着笔,走家串户做调查,最终形成了“基础设施先行、加强党支部建设、发展产业项目、推动脱贫奔小康”的总体发展思路。

脱贫攻坚不能“等、靠、要”,主动作为是关键。为尽快解决硬件条件差的难题,沈淼一趟趟奔走于各相关单位,想方设法要项目、筹资金,几乎“跑断了腿,磨破了嘴”,2015年至今,累计争取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使村里硬件条件得到彻底改善。硬化巷道7.86公里,铺设U型槽路边沟5公里,安装路灯146盏,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方便了群众出行;改造C级危房189所、翻建D级危房2所,新建安全住房1所,群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建成3处文化广场并配套设施,群众有了文体活动场所;整村自来水入户,用水安全有了保证;建成省级标准化卫生室,村民小病不出村;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打抗旱井10眼,修田间路31公里,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环境整治,带村干部种树栽花绿化美化环境。3个屯各配1名保洁员,垃圾定点投放清理。争取电脑、打印机各2台,投影仪1台,配齐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办公效率。基础设施彻底改善,坚定了群众脱贫信心。

基础设施完善了,沈淼又研究如何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她鼓励党员、村干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使村民从有限的土地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输血扶贫管一时,造血扶贫利长远——脱贫增收关键在产业。综合气候环境适宜、市场行情看好、产品订单回收,利于村民务工等因素发展大棚种植滑子蘑。项目确定后,她就着手制定可研报告、联系测量、打井、接电,一头扎到扶贫基地,紧盯建设进度。扶贫基地总投资130万元,建大棚10栋、晾晒棚2栋,进棚菌棒6万余棒,以“党员+合作社+扶贫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全村贫困户及村民30余人开菌袋、摘蘑菇、剪根,人均增收4000余元。贫困户还通过小额贷款入社年均分红1760元,光伏扶贫电站带动户年分红1200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59人,去年人均收入11593元,全部脱贫。

长期在艰苦环境中摸爬滚打,沈淼人晒黑了,累瘦了,还患上了胃病。很多人问沈淼:“全市就你一个女驻村书记,你放弃政府大楼优越的办公环境,撇家舍业,在条件艰苦的贫困村一待就是6年,图个啥?”沈淼微笑着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就应该到党组织最需要的地方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咱们村一个不能少。”看到扶贫工作有成效,村民的幸福指数提高,获得感增强,她觉得人生价值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再多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工匠·胸怀大志向蓝天

在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提起毕苍兆,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爱岗敬业,刻苦努力,他好学肯钻,技术精湛。

东轻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制造、轨道交通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毕苍兆所在的2100mm冷轧机机台是国内最先进的冷轧机机台之一,主要承担着铝材冷轧轧制任务。“看着自己生产的产品在J系列、DY/DK飞机上飞翔蓝天,在长征、神舟、嫦娥系列飞船上翱游宇宙,我倍感骄傲。中铝东轻的银色梦想需要每一个东轻人用智慧和汗水去创造。”毕苍兆总是这样说。

多年来,毕苍兆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铝加工轧制战线上的技术骨干。

2018年,他所在的板带厂进行产品结构调整,5系硬合金排产量大增,每一卷料都需要快速高质地通过。随着通过量的增加,板材下表面无规律划伤问题突出,表面质量不合格,严重影响产品交货。5系合金的划伤问题,与一般问题不同,具有复杂性和顽固性,问题出在冷轧,但是需要到下一个工序才能发现,迷惑性很强,给生产带来了极大挑战。时间紧,任务重,经过几天几夜反复跟踪生产,排除了精整工序出现问题的所有可能,确定问题就藏在冷轧轧制中。毕苍兆在冷轧机台重新设置参数,顶着可能随时产生批量废品的压力,小心翼翼反复调整参数,记录其中的规律和影响。压辊、弯辊、板型仪、速度、轧制油喷淋等,对乱如麻的参数一点一点地摸索。通过不断调整参数来调整板型,在某天的一个零点班,终于找到突破口,连续生产两卷,划伤没有了,大家又激动又兴奋,几天的辛苦付出终于有了成果,但刚松了一口气,划伤再次出现,这对于疲惫不堪的班组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设备又开动了,又是一天的鏖战,又是一个零点班,又是一组新的参数……划伤终于没有了,经过反复验证,这次的操作方法和参数设置是完美的,那一天,他在操作台上坐了整整20几个小时。自此,2100mm冷轧机彻底突破了5系硬合金的生产瓶颈。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他对各项参数进行验证后,总结了以其本人名字命名的《毕苍兆2100mm冷轧机改善5系合金轧制下表面划伤问题的优质操作法》,该优质操作法在2100mm冷轧机生产的所有5系合金中得到推广,为公司5系合金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坚强的保障。而这仅仅是他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他配合技术部门参与多项航空航天项目、稀土铝合金研制项目的生产及优化,保证了东轻公司的航空航天供料,为企业经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加坚实了东轻公司在铝合金加工行业的龙头地位。

作为一名党员,他时时以大局为重,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毕苍兆是板带厂最踏实、最能干的好工人,是板带厂珍贵的财富。”党总支书记这样评价他。

2019年,板带厂开展机台“党员带头人”活动,在2100mm冷轧机及拉弯矫两个岗位设立党员带头人,毕苍兆主动请缨,带领机台各个班组,在公司增产上量的主要阶段,不断刷新纪录。冷轧班产量计划从3年前的25道/班次,到两年前的30道/班次,又到如今的35道/班次。实现了单班生产52道次的班产最佳成绩。当天,3个班组实现了129道/天的日生产最佳成绩,当月班组实现班产超过800道次,冷轧机台实现了2830道次的月度最佳成绩,全国领先。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他带领机台专研成品率的提升等问题,优化了2100mm冷轧机五辊深度、冷轧机某系合金金属轧制率、优化了2100mm冷轧机板形等,实现管理创效提升10%。

作为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劳模)示范性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毕苍兆无时无刻不在探索新纪录的领域上摸索着,他带领着班组成员,带领冷轧机所有操作人员不断提升技能水平,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不断刷新班产纪录。毕苍兆努力学习新技术,更新自己的轧制理念,提高对新设备的认知及掌握维护技巧,并将所学的经验耐心传授给同事,做好传帮带的传承工作。

板带厂每个月组织的培训工作中,毕苍兆的课堂永远都是报名最多的,他从冷轧机基本知识,到压延技巧,从设备设定参数,到优化工艺,事无巨细的一一讲解。“听毕老师讲课很有收获,他不怕被打断,所有问题给你讲的头头是道。”已经成长为五级师的杜龙飞如是说。如今毕苍兆所带徒弟中多人已成为一线的技术骨干,在各个机台发挥着作用。

(高丹丹 张洪馨/文黑龙江省总工会供图)

新闻推荐

奋战“疫”线的幕后英雄 记市卫健委财务科科长、市应急指挥部疫情后勤保障组联络员罗颖会

她经历过2003年“非典”防控考验,参与过2008年“5·12”特大地震救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义无反顾,全身心地投...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