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的日子越过越美好 市交通运输局帮扶田沟村小记
本报记者吕梅
从广元城区出发,汽车平稳行驶一个半小时后,到达位于利州区金洞乡的田沟村。4月14日,记者来到这个藏在大山里的村庄。
2014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广元市交通运输局对口帮扶田沟村。当时建档立卡户有51户185人。“我们刚去的时候那里的村民是真的穷,住的都是吊脚楼。”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五年过去了,田沟村在该局的帮扶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硬化村组道路50km;
累计统筹资金2000多万元;
帮扶贫困户51户185人成功脱贫;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
……
路通了,村民买了私家车
田沟村幅员19.6平方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地势险要。以前交通非常闭塞,村民生活也很困难。
以前田沟村没有一条硬化过的村道,所有道路都是泥泞小路,村民想要出行多半靠走路,有小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就骑摩托。“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成了出行的标配。
2014年市交通运输局开始对口帮扶田沟村。帮扶之前,村民一般都是一两个月下一次山,每次下山都是天不亮就背起背篼出发,步行三四个小时到达山脚,在镇上采办完一两个月的生活物品之后又赶紧往回走,一来一回经常是两头不见天。
硬化村组道路50km,村民出行不再难。路通了,部分家庭都买了私家车。农村交通线路车也已经开通,只要一个电话,车子很快就开到家门口接人,收费也很便宜。便利的出行条件让村里好多上了年纪且一辈子没有出过大山老人,在逢年过节时也可以出门走走看看……
“现在外出务工的村民过年回家多半都是自己开车回来,比以前方便多了。”该村党支部书记翟勇介绍说。
产业兴,种植银耳10万椴
在田沟村7组,记者遇到刚从山里采草药回来的薛丕英大姐。坐在薛大姐宽敞的院坝里,右边破旧的吊脚楼和左边新修的三层楼房形成了鲜明对比。
48岁的薛大姐告诉记者,她家一共六口人,原来的收入主要来自传统农作物,收入微薄,属本村贫困户。家里种植的银耳、天麻,养的猪、羊因为路不通卖不出去,也没人来收,一年到头收入很少。“有时候连温饱都成问题。”如今,路修好了,每到银耳成熟的季节,采购商都是自己开车上门收购,销路完全不愁。目前,薛大姐家一共有4000多椴银耳,每年能创收三万多元,再加上家里喂点猪、鸡,在山里采点草药,一年收入可达近四万元。“感谢党委政府帮我们修了一条致富路。”生活有了盼头的薛大姐笑着说。
为帮助村民更好的发展银耳、香菇等产业,方便村民储存,市交通运输局早在2016年就为村里统筹修建了一个蔬菜冷库,有效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如今,在市交通运输局的帮扶下,田沟村在2017年年底率先脱贫。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3221元增长到现在的8500元左右。目前,该村依托产业发展,计划在全村继续扩大银耳种植10万椴,天麻6万亩,“预计可帮村民增收280多万元。”翟勇介绍说。
谋长远,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为了防止田沟村脱贫人口返贫,市交通运输局把准“脉搏”对症下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田沟村在进行村道建设时,市交通运输局为帮助村民增收,要求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优先雇佣本村劳动力,拉动内生动力。今年还将对三、四组之间一段1.1公里的破损路面进行扩建。扩建后路面为3.5米宽的水泥路。
返乡创业的村民增多了,银耳、香菇等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成了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市交通运输局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村民外出学习。“技术帮扶,帮我们学到了真本事。”村民卜正贵说,“听说今年还将组织部分村民进行电焊工技术培训。”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今年,田沟村将结合农民夜校工作开展法制、技术、就业培训。组织村民学法、守法、用法,引导和教育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提升村民整体素质。
“2020年,我们将在全村改建厕所78户,新建无害化厕所81户。做到户户不愁吃穿,通水泥路;户户有持续增收的产业;人均纯收入争取达到近万元。”翟勇说到。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保持攻坚态势,确保脱贫人员不返贫,并且采取一系列措施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扩大禁毒防艾宣传范围,筑牢禁毒防艾第一道防线,近日,朝天公安分局禁毒大队、朝天镇明月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联...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