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报复性消费”导致疫情反弹

齐鲁晚报 2020-02-24 05:09 大字

□吴睿鸫

记得17年前,2003年10月,非典疫情过后的首个“十一”黄金周,携程平台上的机票订单成交量同比增长200%。随后在2004年,全国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创历史新高,11亿国内出游人数创造了4711亿元的总收入。对此,人们称之为“报复性消费”。

如今,新一轮“报复性消费”,开始出现。在四川广元市,不少居民开始出门晒太阳,在广场上喝茶,有的市民拍视频并配上了图说:人山人海,都是脑壳;在广州一些开张的餐厅和酒家门口,市民排起了长队等待叫号聚餐,有些包房还爆满,好多人不再戴口罩。

河南郑州,知名胡辣汤店“方中山”恢复营业,人山人海的排队场面让网民调侃这是“用生命在喝胡辣汤”,“为了方中山,负了钟南山”;而在浙江杭州,某商场恢复营业,5小时销售额突破1100万元……

按理讲,倘若疫情结束后,国内消费市场出现“报复性消费”,并非坏事,这对于提振国内消费市场,恢复市场元气,稳定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只不过,现在疫情防控仍处于爬坡阶段,拐点尚未到来,稍有不慎,疫情将会发生反弹。

需要看到,尽管各地分区分级进行差异化防控,疫情轻的地区已经开始安排企业复工复产,但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应急响应,这就要求公众要自觉远离人员聚集场所,不参与人员聚集活动,在人员较多场所要佩戴口罩。基于此,城管执法、市场监管部门和基层社区要主动加强消费市场监督与管理,让公众在疫情特殊时间,理性消费。而当下餐馆、商场、广场、集市等场合,出现的“报复性消费”现象,显然是与疫情防控态势不相适应。

好在有些地方已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广元市纪委监委及时对利州广场坝坝茶经营场地人员大量聚集问题进行了调查,多人受到相应处理。

当然,作为一名消费者,也应长点心,要再忍一忍,再在家里多宅些天,别一时图消费逞能,让疫情防控前功尽弃。

新闻推荐

献出“热血” 驰援湖北

本报讯(记者涂媛媛)“一起加入,用我们的热血驰援湖北。”2月21日一早,一辆红色献血车开进了广元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院内,该公...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