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 一切都会过去的!

家庭生活报 2020-02-13 01:00 大字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开通 24 小时援助热线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牟津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开始蔓延后,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服务部主任侯飞翔就几乎没有休息过了。他每天脚步匆匆,在定点救治医院、隔离区开展心理疏导,在电视台录制心理疏导专题节目。轮到他时,还要守在那部 24 小时座机前,等待接听一个个心理求助电话。

一线医生在前方救死扶伤的同时,心理咨询师们也在后方用温柔的语气鼓励着人们。“不要怕,一切都会过去的!”

特殊时期焦虑是有价值的

2月9日17:30,轮到侯飞翔和同事何琼值守24小时咨询热线。记者的采访只能穿插进行,因为电话时不时就会响起。“这段时间来咨询的挺多,几乎都是因为疫情导致恐慌。”侯飞翔说。

“我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变化,但知道了太多反而觉得惶恐不安……”“自从知道周围有确诊病例后,我感觉胸闷、心慌,我是不是也感染了?”热线中,多数都是这样的求助。侯飞翔都会耐心地告诉他们,体验到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也是有价值的。“这种焦虑会提醒你应该花精力来保护自己、保护家人,只要做好防护是不用怕的。”

普通人如此,隔离区的患者更甚。侯飞翔会通过视频的方式与患者互动,一起做做“蝴蝶拍”等小游戏,舒缓紧张。

心理疏导是疫情防控的第二条战线。为此,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立了一支危机干预组,通过热线、宣教等方式为人们提供心理援助。“疫情给患者、医务人员和普通民众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希望能用专业知识为他们减轻心理的痛苦。”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杨新介绍道。

深夜求助多有时只是想聊聊

打来的热线中偶尔也会有一两个侯飞翔的“熟人”,他们是他过去的患者。这部分原本就存在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在疫情的影响下,可能会再次引发病症。

采访当天下午,侯飞翔接到一位十几岁男孩的求助,男孩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觉得活着没意思。”他本来就有抑郁等心理问题,因为疫情,这种压抑被放大,让他情绪越来越低落,最终打来求助电话。

夜晚的浓稠寂寞也容易让情绪陷入一个低落点。热线的铃声最常在深夜响起,其中有很多求助者是因为疫情没能回家的人。“白天还能看看电视、做做运动,到了晚上这种孤独被无限放大,会很想跟人倾诉。”侯飞翔会耐心听他们说完自己的心情,不是很忙时,会跟他们再多聊聊。“有的人会直接告诉我,他就是想跟人聊聊。”

疫情之下,没有局外人。无论是被感染患者、被隔离人群、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还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的普通人,不仅要应对一场身体健康的保卫战,也要打好一场心灵健康的防护战。对此,侯飞翔很是赞同。“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所在,说实话,我自己都会怕,但就像我给求助者说的一样,做好防护就不紧张,我们最终会战胜病毒的。”

新闻推荐

全市1万余名基层公务员战“疫”线

本报讯(仲成城记者唐彪)有这样一批人,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战“疫”上,主动放弃春节假期奔赴战斗前线,组成了一支...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