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特色牌 贫困村有了“金产业”

四川农村日报 2019-11-09 05:56 大字

□张敏 特约通讯员 张玉伟

贫困村怎样选育好特色产业,确保群众脱贫不返贫、收入可持续、发展有后劲?近日,笔者走进广元市朝天区鱼洞乡,去探访贫困村脱贫致富的秘笈。

栽植致富“金苗苗”

青山、碧水、黄花地,11月6日,蓝天丽日下的鱼洞乡贫困村东风村,50亩金丝皇菊傲然怒放。走进花田细看,这些植株近1米高的菊花,每株都是花团锦簇,金黄的丝状花瓣向外自然舒展,仿佛流泻而下的金色瀑布。

十几位村民挎着竹篮,穿梭在花海里,小心翼翼地把一朵朵直径十多厘米的花朵剪下装篮,脸上绽放着喜悦微笑。40岁的村民李文琼手脚麻利,采摘下的菊花品相完好,“一天能采40公斤,2.5元一公斤,轻轻松松100元就到手了。”

“投入小、见效快、好管护,4月栽种,11月便可收获鲜花用于加工,亩产鲜花1000斤以上,按目前市场价格,每亩至少收入1万元,效益可观。”今年4月,时任东风村驻村第一书记孙勇,带队到多地考察比对后,结合东风村实际制定了脱贫良策。

好山好水好风景,有花有果有特产。在花田一侧,300亩小水果种植基地,优选的桃、李、车厘子等多个品种果树,今年已相继进入挂果期,待全部进入盛挂果期,年产值可达600万元。孙勇介绍,未来,东风村将依托小水果优势,着力打造一条集林果种植、赏花采摘、生态旅游及开办特色农家乐为一体的“经济长廊”,打响“桃李东风”品牌,切实助推乡村振兴。

冷水资源变“富民山泉”

沿着奔流不息的鱼洞河上行,很快便进入贫困村鱼鳞村地界。

远远地,便看见一排12口鱼池整齐地建在河谷地带,池边“国机集团对口帮扶鱼鳞村特色冷水鱼养殖基地”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国机集团驻鱼鳞村第一书记黄川和基地负责人张泽均正站在池边,查看鱼苗生长情况。

鱼鳞村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水温常年保持在23℃左右,怎样才能让自然禀赋的冷水资源,真正变成助农增收的“富民山泉”?

“今年3月,村集体经济公司与返乡创业成功人士——该村养鱼大户张泽均签下 3年协议,按照6:4的比例构建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第一批投放的共2万尾中华鲟明年 6 月就可全面上市,预计将实现纯收入 24万元。”黄川信心满满地介绍,待养殖成功后,将继续扩大规模,带动群众发展水产养殖致富增收。

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近年来,鱼洞乡按照“农业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范化”的特色农业发展理念,将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型产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园”特色产业,变单一粮食种植向核桃、中药材、小水果、冷水鱼养殖等多元化发展,先后建成千亩村级产业示范园6个,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富民之路。

新闻推荐

王菲会见张旭东一行

本报讯(记者蒲洪旭)11月8日,市委书记王菲会见来广的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张旭东一行,双方就加快广元卫生健康事业...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