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四五”工作方法 广元朝天区走出防震减灾新路子
举行地震救援演练
去年4月17日,北京大学川陕甘毗邻县区AETA多分量地震监测中心正式成立并“落户”广元市朝天区,三地11个地震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近年来,朝天区积极探索“三四五”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防震减灾能力全面提升,并成功跻身全国、全省首批防震减灾示范县(市、区),先后8次被评为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连续10年被评为四川省防震减灾先进集体。
三保障:护航防震减灾事业大发展
“强化体制机制、设施设备、规章制度三保障,切实做好地震监测工作,让群众及时准确地掌握地震信息,不恐慌、不害怕,正常生活。”为让群众获得更多安全感,朝天区把防震减灾工作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和防震减灾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25个乡镇均成立了防震减灾办公室,221个村、社区聘齐了“三网一员”。朝天区还与陕西、甘肃等地和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开展常态化合作,实现了震情追踪跨地联动。
震情就是“敌情”,台站就是“前线哨所”。说起朝天区目前的地震监测系统,该区相关负责人很是欣慰。朝天区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了测震台、形变台、电磁波台等九大项目建设,建成了朝天区地震信息接收和处理中心,打造标准化示范宏观观测场3个,新建宏观观测点239个,与北京大学合作建设AETA多分量固定监测试验站,实现了断层沿线20公里间隔的监测台站布局……同时,朝天区还编制出台了《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震情带班、值班制度》等,并严格落实异常信息报告备案制度,形成了5分钟到岗、20分钟震情间隔连报的应急响应机制。
四建设:筑牢群众安全生命线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走进朝天区抗震设防示范村青羊村,只见硬化道路四通八达,依山傍水的川北民居美观而又坚固。该村村民李代忠介绍,他们新修的住房至少能抵御7级烈度的地震。
居安思危,常备不懈。近年来,朝天区持续加强地震安全环境、安全工程、安全民居、安全景区建设,真正让广大群众吃上了“定心丸”。
朝天区编制了《朝天区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强化学校、医院等生命线工程次生灾害隐患点排查和避让,在工程建设性防御上全面实现“抗震设防四个纳入”(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幸福美丽新村规划、新上项目评审内容、财政预算科目),创新“1+3”抗震设防审批模式(“1”指将新建工程抗震设防作为招投标的一个前置条件,“3”指设防审批的初审、会审、复审三个关口)并在全省推广。朝天区多次聘请省、市专家和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重点区域进行断层距离排查,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编印了《朝天区农房建设通用图集》《朝天区农村危旧房改造抗震设防标准》,完成了明月峡背斜构造认定及曾家片区地震地质科考工作。
“只有把工作做在前头,才能把安全留在后头。”近年来,朝天区累计排查整改因地震可能诱发的安全隐患908处,完成对39所学校的普查与鉴定,消除23处公共服务项目的低等设防隐患,对269个地质灾害点进行了抗震加固治理,整合资金8000余万元改造危旧房,涉及近6000户。
五联动:促进应急救援能力大提升
“小朋友,要记牢,防震减灾很重要。重防范,保安全,茁壮成长做栋梁……”作为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朝天区朝天镇第二小学每年开展地震应急逃生演练,该校的学生如今人人都会唱《朝天区防震减灾儿歌》。
近年来,朝天区着力推进应急工程建设系统化、应急预案编制全域化、应急队伍专业化、应急逃生演练全民化、应急响应处置现代化,“五化”高效联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朝天区整合民政等部门资金91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区、乡、村应急避难场所30余个,救灾物资储备库3300余平方米,编制了朝天区地震应急预案,乡、村、组地震应急预案覆盖率和备案率均达100%;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200余支,全面形成了以综合救援队伍为中坚、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救援队伍为辅助的三位一体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朝天区建成了区政府应急指挥大厅、区地震应急通信网络系统、区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地震应急辅助系统,配齐应急指挥、抢险救护、卫星通信等方面的设施设备200余台(套),满足了快速响应和现场应急处置的需要。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朝天区防震减灾中心主任王臻表示,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朝天区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探索防震减灾新路子,为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而努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园文·图)近日,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月坝风情》首发式暨座谈会在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举行。该书...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