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扶贫浇灌希望之花

广元日报 2019-05-07 01:01 大字

陈晨本报记者刘俊

“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千万不要忘了自然数1……”4月29日,在大石小学六年级一班的课堂上,数学老师正在使用“班班通”上课,全方位立体呈现的动态图片,既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又让整个课堂更显生动有趣。

近年来,利州区按照“教育扶贫专项方案”,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坚持以“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关爱好每一个困难学生、落实好每一项资助政策、发展好全区乡村教育”为宗旨,加大保障力度,科学组织实施,确保不让贫困代际传递,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

“班班通”的使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改善了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学方法,这种多媒体教学模式,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有意思,我很喜欢,既增加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六年级一班学生樊秀华说,学校为她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让她们在这里无忧无虑地学习生活和健康快乐地成长。

近年来,大石小学为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扶贫资金,先后投资284.5万元加大标准中心校建设,投入39万元新安装13套班班通设备,实现网络教学与办公。

在硬件建设方面,该校还改造并建成标准化科学实验室、手工坊、绘画室、计算机室等各功能室,使学校现代化教育水平得以大幅提升;在贯彻落实扶贫政策方面,该校全面落实“八免一补”政策,即在农村义务教育“三免一补”的基础上,为学校82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除资料费、保险费、营养午餐、校服费、住宿费,另外,户籍所在地属于利州区的66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每学年还可申请享受500元的教育救助基金;在生活方面,该校扎实开展“营养改善计划”,精心打造留守儿童之家,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不仅要给贫困地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也要让这些孩子有崭新的精神世界,受到文化熏陶,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大石小学德育主任董慧芳说。

艺术课程是乡村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为补齐这一短板,利州区积极探索,并将其作为教育扶贫工作必须突破的一个教学瓶颈来予以解决。2014年12月起,利州区成立“微型学校发展联盟”,实行统一课表、常态化开设“双师课堂”网络公益课程,线下教师作为助教组织学生参与网络课程直播。互联网+教育不仅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作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还有效促使教育发展均衡性。

“网络教学模式让孩子们赶上了这个多元化的教学时代,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让我们老师的很多优秀教学成果得到了展示。”龙潭乡民族小学音乐老师高永平深有感触,他经常以这样的方式,为该区范家小学、金洞小学、石龙小学等15所乡村小学学生上课,同时,这些课程还通过网络分享的方式,可以传播至全国各地。

据统计,2018年,利州区共整合中央、省、市各类资金18584.76万元、区级资金591万元,改扩建乡镇中心校15所,新增教育用地85.76亩,改扩建校舍面积32574平方米,教育信息化二期投入资金7386.68万元用于学生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同时,资助学生2609人次,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3576人次,累计利用教育扶贫救助金231.24万元。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无因贫失学、因学返贫,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新闻推荐

解除合同通知书

广元市朝天区杨家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贵公司于2014年10月与我金笔村四组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进行现代农业开发,2018年...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