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荷花 搞旅游 他把“穷村”变成“桃源” 记朝天区返乡创业青年何思勇

广元日报 2019-04-08 01:01 大字

严金华本报记者张敏

当三月的和风拂过“云顶人家”——朝天区蒲家乡罗圈岩村,十里高山荷花开始吐芽抽青,百亩果林里粉的樱桃花、白的李花渐次绽放,别具一格的川北民宿群迎来了熙熙攘攘的游客流连忘返,阡陌方寸之间,皆是如画美景,好一个云顶“世外桃源”!

全村69户217人中,贫困户就有42户13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61%。曾经“高、远、冷、穷”的深度贫困村,缘何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变?在“寻踪探秘”的过程中,39岁的返乡创业青年何思勇携带一身风尘,闯进记者的视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何思勇是土生土长的蒲家乡河坝场村人。

“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四季除了靠辛辛苦苦刨弄几亩贫瘠的土地养家糊口,养个猪儿才有零花钱买油盐。”由于家里贫寒,常常吃不饱饭的何思勇总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走出大山,挣了钱后回来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少时的何思勇早早就深刻地意识到:“要想梦想成真,就必须得付出实际行动。”在家里,他竭力帮助父母分担沉重的家务、农活;到了学校,他也总是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特别是当他的姐姐因家里经济窘迫初中毕业就辍学后,何思勇愈发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时光。

2000年,何思勇从广元财经校会计专业毕业,却恰巧赶上国家不分配工作的浪潮。“到处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不晓得自己能干啥,心里迷茫得很。”最终,何思勇东凑西借了些钱买了一台二手小货车开始跑运输,“苦得很,为了省钱,一些小问题都是自己修,开始一窍不通,但到后来听声音就能辨出故障。”

跑过货车、出租车,开过茶楼,修过路、建过房……“能挣钱的活都干过,能吃的苦都吃过。”凭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待人诚恳、办事利落的特质,在一次务工经历中,何思勇赢得了老板的赏识和提携。自此,他慢慢开始承包小项目,并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老总,积累下了一定的资金体量,初步实现他人生梦想的第一步。

反哺创业回报乡梓

难舍故乡亲,常忆故乡情。

2016年,蒲家乡对紧邻河坝场村的深度贫困村罗圈岩村进行集中打造,何思勇成为了第一个社会扶贫力量。合伙人再三劝阻他说,“罗圈岩村的基础条件那么差,不管做啥都面临投入大、见效慢的难题,干脆就算了嘛。”可何思勇却“一意孤行”,“我是蒲家人、还是个党员,如果连我都不愿意投资建设自己的家乡,还有谁愿意来呢!”

再三思量后,何思勇汇同村组干部多次外出考察适合罗圈岩村发展的旅游项目,并成立了广元森盈旅游开发公司,在罗圈岩流转土地500亩,建成集“岭上人家养心谷、高山蔬菜体验带、岭上荷花观光带、田园采摘体验区、生态养殖区、生态种植区”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点,通过“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机制,带动该村30余户群众年户均增收5000元。

“去年,我们老俩口一共挣了这个数。”交谈中,68岁的贫困户杨洪顺喜不自抑地向记者张开了五个手指,“整整5万元啦,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2018年,罗圈岩村启动AAA景区建设。何思勇再次自筹资金100余万元新建了罗圈岩村300余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七人制足球场、2公里自行车绿道,并配套建成了小型儿童游乐场和高标准旅游厕所。而何思勇承包运营的两套民宿,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公司创收近5万元,解决了该村20余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他还带动当地村民开办了“严家老屋”、“翠竹山庄”等4家农家乐,每户年创收达5万元以上。

致富思源,不外如是。在乡村振兴的洪流中,何思勇说,“愿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扎根家乡!”。

新闻推荐

王清蓉散文集《静水河畔》出版

本报讯(王尚敏文·图)近日,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元本土作家王清蓉的散文集《静水河畔》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静水...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