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种树“嫁接”美好生活

广元日报 2019-03-22 01:01 大字

本报讯(祝红)一场春雨,让整个核桃之乡都滋润起来了,朝天群众抢抓春管时机,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3月18日,宣河镇清泉村的核桃园区内,十里八乡的农户聚在一起,学习核桃嫁接技术。

在培训现场,14位嫁接专家“点对点”教学,对核桃嫁接时的芽种选择、嫁接方式、芽种包扎、注意事项等做了全面系统的讲解,并手把手现场示范教学。只见学员们手持专业工具,一边认真听取专家指导,一边整形修剪、拉条、嫁接、裹薄膜……手上动作一气呵成,嫁接“伤口”干净整齐。

“通过嫁接改良,能帮助核桃早挂果、结硕果,增强乡亲们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朝天区林业局科研所所长孙亮介绍,这些通过嫁接改良的核桃树,三年就可达到丰产,结出的核桃个大、壳薄、肉厚,深受市场青睐,平均每亩可实现核桃增收1000元以上。

“老师讲得很细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人能很快掌握核桃枝接技术。”培训过程中,清泉村村民王珠生表示自己“收获满满”。王珠生有近80亩山地,种植核桃1000余株。前些年,因缺乏科学管护,桃树产量低、品质差,年收入在2至3万元之间徘徊,一直提不上去。2015年,他看到宣河镇核桃专业合作社改良后的核桃单产高、效益好,立刻向合作社理事长赵丕红请教“丰产秘诀”。第二年春,王珠生将自家的核桃全部进行了品种改良。2018年,他的核桃收入达16万元,收益翻了5倍。

类似王珠生的成功“逆袭”,在朝天核桃种植户中比比皆是。近年来,朝天区立足山区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坚持“唱山歌、走山路”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核桃产业基地示范、科技助推、病虫防治、创新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并通过引入精深加工企业、拓宽销售渠道等多种方式,把“小核桃”做成了大产业,核桃树“种”出了幸福生活。2018年,该区核桃总面积已达44万亩,核桃总产量达4.3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全区农户人均收入8685元,其中核桃纯收入30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杨凯走访看望社会事业领域部分市政协委员 找准支撑点 更好服务中心大局

本报讯(记者唐彪)3月20日,市政协主席杨凯在市城区走访看望社会事业领域部分市政协委员。他寄语,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示范带...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