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睡烤觉”到“陀螺转”高山村民奔康忙

广元日报 2019-01-25 01:01 大字

罗德清本报记者郭桂花刘俊

“一冬三月静悄悄,围着火炉睡烤觉。”这曾是广元市利州区高寒山村老百姓入冬后的真实生活写照。而如今,走进该区高寒山村,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派火热的建设景象,园区、村庄、到处是劳动的身影。

建园区,乱石坡上生“金蛋”

砌堰渠,果树刷干,建大棚……连日来,利州区赤化镇张公村现代农业园区里一片忙碌,村民们劳动的号子与欢声笑语不时在山间回荡。

张公村党支部书记赵胜元说,村子以前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张公有个黑石坡,石头遍地像馍馍,闲来唱那牛灯歌,只盼四季粮食多。”这句顺口溜说的就是土地广种薄收。现在,村子搭上了“农旅”融合发展的快车,老百姓都铆足劲儿建家园。

“脱贫了还要奔小康的嘛。如今增收门路多,个个忙得像陀螺转,哪个还好意思窝在家里烤火哦!”张公村村民范树和说,土地确权以后,村里上千亩乱石坡建成了核桃产业园,他主要负责核桃产业园管理工作,一个月要挣1500元,还有土地租金和核桃收益分成。今年,和他一样尝到了园区建设甜头的村民更加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即便是外地打工提前回家过年的人也没闲着,零工照样干得欢。

“6月,园区将接受省级验收。这儿每天上工的大概有60多人,这两天正在栽杏子树、桃树等果树。”赤化镇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张公村园区交通线路已全线贯通,改土、渠系等工程正在完善,蔬菜设施栽培大棚50亩已完工,游客接待中心及民宿建设已完成一层主体,准备室内装修。

兴产业,食用菌大棚把梦圆

一排排温室大棚安静地坐落在山脚,棚外,是宽阔整洁的水泥走道;棚内,智能温室正发挥着现代科技的力量——光伏发电与智能控温。在利州区白朝乡徐家村食用菌产业园,打料、装袋等工序均已完成,只等大棚内上万椴菌棒钻出香菇、灵芝等菌朵。

白朝乡返乡创业的食用菌种植带头人王钦高兴地告诉记者,徐家村食用菌产业园1100平方米的灵芝智能科技大棚已投入使用,配套种植羊肚菌、竹荪、灵芝、椴木香菇、椴木木耳、月坝石斛等营养经济价值极高的有机农产品,年产值达300百余万元,常年可带动附近200余人务工。“转战南北发展食用菌产业,没想到最终还是在自己家乡圆梦!”王钦一脸释然。

流转土地,卖木材,务工,代种,因为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萧杀慵懒的冬季在徐家村了无影踪。在食用菌产业园忙完的村民们一部分赶赴“月坝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工地打零工,一部分将成品菌袋拿回家代种。在这里,圆梦的不仅有学有所长的王钦,还有很多从来没走出过大山的村民:一组赵术兰流转土地1.78亩,加上园区务工,一年稳稳收入近3万元,实现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二组徐明秀不仅在园区务工学到了技术,还自己认领菌棒回家代种后返公司代销,一年收入2.6万元……

“食用菌光伏智能大棚已投入使用,温室年发电量可达10万度,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7到9万元。只要让资源变资本,劣势变优势,乡村振兴一定能打好产业头仗。”对未来,王钦颇有信心。

新闻推荐

中学语文学习方法谈

昭化区太公中学杨占光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知识有如人体的血液一样重要。”可见,知识的可贵。中国有位哲人亦说过:“读一...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